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楚雄彝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22:32
【摘要】:楚雄彝族自自治州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彝族文化。将彝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对彝族文化的传承及彝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旨在了解楚雄地区彝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首先,本研究运用问卷法对楚雄市16所城乡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做关于彝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现状的调查,并辅以访谈法进行深入探究。从幼儿园彝族文化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评价四个环节的观念、行为层面进行剖析,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师资进行比较,发现彝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的情况优于课程评价;被调查师资彝族文化课程的观念与行为在课程目标及内容环节优于课程组织实施与评价;城市、彝族师资在四个环节的行为落实程度优于乡镇、非彝族师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师资在课程目标、组织实施的观念上比较有共识,但在课程评价的行为层面差异较大。其次,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研究法,以楚雄市A园为个案分析影响彝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因素包括文化、社会、幼儿园及教师个体因素。文化因素中彝族文化的传承态势、各群体对彝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彝族文化内容的适宜性,影响楚雄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彝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有导向作用。社会因素中的政府举措、社区环境、家长支持,为彝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配置相关资源提供外部支持。幼儿园因素中园长的课程领导力、课程管理方式、幼儿园环境,为彝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开展提供平台。教师个体因素中教师对彝族文化的认知程度、对彝族文化课程的认识及实践能力,是彝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关键环节。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从外部环境、园所层面以及教师自身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幼儿园彝族文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
【图文】:

民族文化,彝族


不清楚■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櫾饰等■物质与粮神8彳富的总和逡逑图1对民族文化概念的总体认识逡逑对民族文化概念的总体认识,如表7、图1所示,被调查师资对民族文化概念的理解逡逑有1.2%表示不清楚;6.0%认为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31.1%认为少数民族人群的语言、逡逑文字、服饰、歌舞等;61.邋6%认为是少数民族人群所创造的且现在可寻的一切物质财富和逡逑精神财富的总和。关于民族文化概念的理解,大部分被调查师资认同民族文化是包括物质逡逑和精神层面的总和。逡逑逦表8对彝族文化内容的总体认识逦逡逑逦彝族文化内容逦^逦个案百分比逡逑有效邋不清楚逦18逦2.0逡逑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逦812逦91.5逡逑传统婚嫁和人生礼仪文化逦730逦82.3逡逑民间传承文化逦850逦95.8逡逑科技工艺文化逦788逦88.8逡逑信仰图腾文化逦642逦72.4逡逑彝族节日文化逦837逦94.4逡逑总计逦4677逦527.3逡逑对彝族文化内容的总体认识,如表8所示,认知度较高的前三项内容为“民间传承文逡逑化,包括彝语与彝文、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歌曲、民间乐器等”(95.8%)、“彝族节逡逑日文化,包括火把节、彝族年、赛装节等”(94.4%)、“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饮食、逡逑服饰、建筑等”(91.邋5%)。所有彝族文化内容的类别中,排名前三的葬:族文化内容,都是逡逑生活中较为常见和熟悉的部分。对“信仰图腾文化,包括虎图腾、龙图腾、葫芦图腾崇拜逡逑等”(72.4%)的认识程度是最低的,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较少、熟悉程度较低。逡逑对彝族文化内容特色的总体认识

效果图,生活文化,多流,文化传承


逦效果堪优逡逑图2对彝族文化传承效果的总体认识逡逑对_族文化传承效果的总体认识,如表10、图2所示,57.0%认为传承效果不理想,,逡逑多流于表面的生活文化和节日文化,对深层次精神文化的传承不够;14.邋7%认为传承效果逡逑不理想,年轻的彝族后裔对本族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但尚未形成民族认同感;7.邋2%认为逡逑传承效果堪忧,多流于表面的生活文化和节日文化,对深层次精神文化的传承不够。因此,逡逑2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海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组织策略初探[J];青海教育;2019年10期

2 张萍;;游戏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融入与应用[J];教育观察;2019年22期

3 张利妹;;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发幼儿园课程资源[J];教育观察;2019年22期

4 苏雯;;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思考[J];才智;2019年33期

5 徐剑媚;;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年32期

6 关登红;;废旧材料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运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47期

7 杨志俊;陈小N

本文编号:2613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2613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5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