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提升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阅读游戏干预课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02:17
【摘要】:学前流动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其成长环境存在许多影响心理弹性发展的危险因子,导致其心理弹性亟待关注。本研究将通过对上海市郊区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基线调研和干预探讨提升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途径。国际研究对弱势儿童的干预项目较多,但适用于中国城市尤其是上海等大型城市流动儿童的干预计划并未完善。本研究根据上海市流动儿童的发展现状和教育情境,设计了本土适宜性的基于图画书的阅读游戏干预课程的干预课程。(1)干预课程首先使用《Devereux幼儿心理弹性评估量表》、执行功能任务评估了上海市郊区226名流动儿童和208名本地儿童的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现状,发现学前流动儿童比本地儿童心理弹性弱,尤其是“自我调节”“依恋”方面。(2)基于学前流动儿童发展问题,设计了阅读游戏干预课程。该方案为:研究团队根据心理弹性的控制、应对、能力、自信、品格、贡献和人际七大核心概念模型筛选相关图画书共计31本,为中班和大班儿童设计包含阅读集体教学活动、图画书衍生的游戏活动和家长指导活动的为期16周共32课时的阅读游戏干预课程,并对每周两课时的基于一本图画书的课程实施进行监测。(3)在干预的过程中,保证干预班干预内容保密,确保了干预效果未被污染,确保了干预的科学性。其次,本项目通过设计干预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分别进行前后测的教育实验设计方案探讨了该干预项目的有效性。结果发现(1)阅读游戏干预课程后,干预组儿童心理弹性和执行功能都获得显著提高,对照组则出现下降趋势;(2)男女童在干预后差异缩小,说明本次干预对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弹性性别发展有补偿作用;(3)发展劣势的流动儿童心理弹性提升更为显著,“心理弹性总分”“主动性”“依恋”“自我控制”都得到明显提升,“行为问题”明显下降。综上所述,根据现状研究、干预课程设计和有效性等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通过阅读游戏干预课程实施结果的分析发现阅读游戏干预课程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建议社会各界及早关注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弹性,早期干预效果显著;阅读游戏干预课程干预是提升其心理弹性的有效途径,基于主题相关的图画书设计的阅读游戏干预课程课程可以作为干预学前流动儿童的有效方式进行推广;教师在阅读游戏干预课程课程中积极的采用策略引导可以有效的促进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发展;家长的辅助能更好促进学前流动儿童巩固心理弹性概念。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13.2;G448
【图文】:

设计框架


图 3.4.1 设计框架3.4.2 研究过程本研究中干预的实施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基线调研、阅读游戏干预课程开发、实施干预、后测。按照时间顺序,研究过程如下:3.4.2.1 基线调研本研究为了了解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现状,2018 年 4 月起,研究团队开始着手组织研究生、博士等参观干预园所并对每个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随后组织专家团队以及相关园教师领导进行座谈,针对本次研究的干预园基本情况以及流动儿童发展情况确定前后测工具以及干预的基本框架和方案。接下来研究者与目标园所进行对接,确认测试时间、地点、内容,并印发园长、教师、家

相关图,集体教学,研究团队,班级教师


2018 年 9 月基本完成图画书筛选工作,分为两个部分:1、辅助阅读图画书,共129 本,研究团队将市面上可以找到的优秀相关图画书都找出来做成一个目录,以备阅读干预期间儿童自由阅读和教师需要辅助阅读时使用,同时也兼顾了幼儿家庭阅读的需求;2、集体教学图画书,集体教学图画书要求图画书不仅与心理弹性主题相关,而且要符合不同年龄儿童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要适合教师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生发相关游戏帮助儿童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运用干预内容。研究者在确定基本图画书清单之后,与华东师范大学紫竹附属幼儿园图画书教学专家型教师以及干预园图画书教学专家型教师进行访谈,对适合集体教学的图画书进行基本要求的了解,然后制定《教师图画书评估表》,分发到干预园,请干预园教师以年龄、文化适宜性等标准进行评估。研究者根据教师评估结果再次筛选备选的集体图画书,最终确定针对中大班共 31 本图画书,以供每周一本,共 16 周面向中大班的教育干预使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旭倩;莫晗;龙吉芳;周娜;陈琳琳;刘海兰;;中年癌症患者心理弹性与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年15期

2 罗小漫;常伟苹;;高职生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20期

3 陶丽娜;;心理弹性的普遍存在性探析[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曹娜娜;蔡翥;余皖婉;;医学生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12期

5 叶芳芳;谢敏芳;王礼军;王申连;李黎;;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年12期

6 田凤娥;聂婷瑶;姜涛;罗艳;贺雅娟;;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心理弹性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8年24期

7 马娟;王克穷;李晨;胡梦石;;住院癌症患者心理弹性的临床影响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A2期

8 王洪攀;金蓓;谢成;杨思悦;吴晓东;;122名护士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模糊定性比较分析[J];护理学报;2018年24期

9 王秋萍;章新琼;俞群;沈佳艺;王小玲;巩树梅;丁金霞;;消化道癌症患者化疗期心理弹性贡献与阻碍因素的体验研究[J];广西医学;2019年01期

10 刘红升;靳小怡;陈洲;;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分化、归因、干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玲;郭瞻予;;心理弹性在中学生人格与心理危机中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席居哲;范家卉;;不安全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弹性和生命意义体验的链式中介模型[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3 蒋莹;黄四林;;累积风险对流动儿童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弹性与压力观的调节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4 李昂扬;Qi Yafei;王江洋;刘翔平;;留守/非留守儿童希望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师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5 李羽萱;柴晓运;刘勤学;林丹华;;童年期心理虐待经历与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自尊和心理弹性的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6 徐方忠;崔志云;余鸽;汤路瀚;张媛媛;;心理弹性评估量表编制研究[A];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浙江省第三届心理咨询师大会学术论文集[C];2017年

7 张静平;;失独者心理弹性的潜在类别及其抑郁差异比较[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8 王安妮;张静平;张雯;姚抒予;罗媛慧;黎慧;印怡臻;;失独者抑郁的心理弹性应激模型[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9 唐静;关荐;;挫折情境下不同心理弹性者的解释偏向和判断偏向[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10 徐璐璐;李冬梅;贺雯;;民办高校教师激励风格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波大红鹰学院 滕秋玲;发展心理弹性 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席居哲;心理弹性科学探索生命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6 张洪军;锻炼心理弹性 抵御坏情绪[N];大众卫生报;2009年

7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8 湖南 谭西顺;增强老人的心理弹性[N];家庭医生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马艳玲;增加心理弹性 避免过度伤“心”[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樊未晨 桂杰;中国孩子幸福指数低位徘徊[N];中国青年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玲;社会支持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关系的影响及其作用特点[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2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7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阮思贤(Kate Nguyen);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故事讲述、价值观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雅楠;情绪创造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2 沃晨婕;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3 吴颖;正念减压疗法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谢丽萍;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5 袁飞;慢性病老年人心理弹性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6 刘梦图;上海市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7 李琳波;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心身症状、心理弹性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模型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8 季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心理弹性状况及工娱疗法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9 王惠芸;C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绩效审计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9年

10 周文颖;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的认知偏向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16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2716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7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