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
本文关键词: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个人不断参与社会艺术工程的工作经验以及儿童艺术教育的实践为背景,首先理清长期以来极不明确的公共艺术观念,然后以国内外少儿艺术教育书籍的介绍和国内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为背景参考,以自己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经历和感受为本文关键部分的思考动力来源,根据现实的社会背景,提出不仅可以在高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也可以将公共艺术观念向生活在城市的儿童传播。接着论述如何将具有当代性的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到儿童艺术课堂中去的可行的教育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并通过以雕塑作为教育手段的具体艺术教学实践,,最终得出四个结论,公共艺术观念教育是以儿童健康成长为中心,培养儿童认识公共空间审美环境的教育;是教导儿童积极融入城市日常生活的教育;是对教育者有具体民主理念要求的教育;是培养儿童对当代艺术体验的教育。
【关键词】:公共艺术观念 公共艺术 儿童艺术教育 市民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0;G61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致谢7-10
- 插图清单10-11
- 第一章 绪论11-13
- 1.1 国内艺术教育的现状11
- 1.2 儿童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当代背景11-12
- 1.3 公共艺术的起源与主要媒介12-13
- 第二章 公共艺术观念及理论研究综述13-29
- 2.1 对公共艺术概念和观念的认识13-14
- 2.1.1 传统为什么没有公共艺术13
- 2.1.2 公共艺术的概念和观念13-14
- 2.2 公共艺术观念与艺术家的追求14-19
- 2.2.1 公共艺术与展示设计、城市雕塑、环境艺术、室内艺术、景观艺术的区别14-16
- 2.2.2 艺术家的空间审美实践16-19
- 2.3 公共艺术与当代绘画艺术的联系与区别19-21
- 2.4 公共艺术的政治特征21
- 2.5 公共艺术表现内容和语言特点21-24
- 2.5.1 形式上的开放性22
- 2.5.2 表现上的通俗性22
- 2.5.3 公共艺术设计方法的综合性22-24
- 2.6 民族性是公共艺术的一个元素24-25
- 2.7 公共艺术观念倡导市民之间强者与弱者的和谐25
- 2.8 公共艺术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25-26
- 2.9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26-29
- 2.9.1 国外儿童艺术教育现状26-27
- 2.9.2 国内公共艺术的发端和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27-29
- 第三章 公共艺术观念和儿童艺术教育的关系29-36
- 3.1 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重要性29
- 3.2 中国儿童艺术教育现状29-30
- 3.3 如何应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30-31
- 3.4 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与传统艺术教育的区别和联系31-32
- 3.4.1 公共艺术观念对儿童家庭观念的补充31
- 3.4.2 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对公共空间的关注31
- 3.4.3 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和传统儿童艺术教育的关系31-32
- 3.5 成人的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与少儿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区分32-36
- 第四章 儿童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目的和意义36-38
- 4.1 公共艺术观念教育是一种城市生活教育36
- 4.2 面向未来的艺术教育改革36
- 4.3 儿童艺术教育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关系36-37
- 4.4 培养儿童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城市主人观念37
- 4.5 儿童艺术教育的作用与意义37-38
- 第五章 公共艺术观念向儿童传播的探索38-48
- 5.1 培养公共艺术的创造者38-42
- 5.1.1 如何通过教育传播公共艺术38
- 5.1.2 备课:第一次课(2 课时)38-39
- 5.1.3 备课:第二次课(2 课时)39-41
- 5.1.4 对儿童回家路线和活动区安全的思考41
- 5.1.5 理解儿童的想法41-42
- 5.2 培养公共艺术的欣赏者或评价者42-46
- 5.2.1 问卷调查42-43
- 5.2.2 基于问卷调查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运用43-46
- 5.3 未来的城市和美术46-48
- 5.3.1 通过数字手绘课集体讨论科技对艺术的改变46-47
- 5.3.2 教学总结:教师教学方法的自由性反思47-48
- 第六章 实践问题、解决办法、结论、期望48-53
- 6.1 实践问题48
- 6.2 解决办法48-49
- 6.3 结论49-51
- 6.3.1 结论 1——以儿童健康成长为中心的艺术教育49
- 6.3.2 结论 2——体验大众化生活和日常趣味49-50
- 6.3.3 结论 3——对教育者的要求50
- 6.3.4 结论 4——丰富儿童对当代艺术的体验,造就新的民族文化50-51
- 6.4 期望51-53
- 引文注释53-54
- 参考文献54-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6-5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苏婷;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肖双喜,徐玲,黄世祥;管理类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二合一”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夏云珍;;论培养军校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何侃,丁宝森,范晓霞;小学生学科能力结构的优化训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钟晓鸣;试析走向知识经济中的知识生产新特点[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聂红艺,孙国刚,余鸿;评论性思维合作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徐阳;;感性教育在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赵庆年;关于对构建高职院校学生主体德育模式的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李望根;;文化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普遍主义——以哈贝马斯与罗尔斯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3 刘庆华;;“无人监考”与品德形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真真;崔超;;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研究——以座椅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杨兴;;论全球环境立法趋同化的根源及现实表征[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9 王庆华;;公共预算与分配正义[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孔繁斌;;民主治理研究:一个承认政治的框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纪莹;大连市电子党务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旭民;合成时代——概述绘画材料对油画学科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8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9 熊恩涛;网络政治参与中政府公信力流失困境及其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南圆;1979-1989年中国本土图画书艺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34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