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儿童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3:29
本文关键词: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儿童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研究
【摘要】:传统儿童读物的对象往往是正常儿童,而对视觉功能有缺陷的弱视儿童并不合适。设计一种能让弱视儿童在完善双眼视功能的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的读物,是眼科学也是学习科学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本文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和儿童心理特点,结合视觉功能训练原理,设计一种适合弱视儿童的双眼视觉功能训练读物,该读物的文字由红蓝两种颜色组成,文字的拥挤度比正常人读物小,读物的字体大小和字体间距及版面字数与传统读物相比更大、更少,更适合弱视儿童;训练时需要弱视儿童戴上红蓝眼镜;为了增加儿童的兴趣以及训练效果,该读物结合了感知学习,儿童感兴趣的元素;同时还考虑其视疲劳等因素。最后将该读物应用于临床,经一个月的训练数据表明,该读物提高了其双眼视觉功能和学习能力,为弱视儿童完善双眼视功能和提高学习能力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论文综述了双眼视功能训练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研究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的重要意义,并且结合本课题背景提出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总体框架。 2、根据双眼视功能训练的医学原理,利用红蓝眼镜实现双眼分离,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58-2009《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要求》以及弱视儿童对文字的拥挤度的要求,,提出了该特殊读物的字体大小和版面字数以及字体间距等。通过认知学习理论构建了儿童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预训练、儿童双眼视功能训练内容以及儿童双眼视功能读物的反馈练习与自我评价系统。 3、将设计完成的儿童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应用于临床,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临床被试5人一个月的训练结果(矫正远视力、融合点、立体视敏锐度、阅读视力、阅读速率)进行统计分析,训练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训练读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双眼视功能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读物 弱视儿童 认知学习 双眼视觉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12;R777.4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1-13
- 1.2 双眼视功能训练的国内外现状13-19
- 1.2.1 双眼视功能训练方法研究国外进展13-16
- 1.2.2 双眼视功能训练方法研究国内进展16-18
- 1.2.3 目前双眼视功能训练及一般读物存在的问题18-19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9-20
- 1.3.1 研究内容19
- 1.3.2 研究方法19-20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0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总体框架20-23
- 第二章 理论基础23-39
- 2.1 引言23
- 2.2 双眼视功能检查及训练的医学原理23-31
- 2.2.1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医学原理23-27
- 2.2.2 双眼视功能训练的医学原理27-31
- 2.3 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布鲁纳学习理论31-32
- 2.3.1 儿童认知发展特点31-32
- 2.3.2 布鲁纳儿童学习理论32
- 2.4 儿童读物设计原则32-36
- 2.4.1 传统儿童读物设计原则32-34
- 2.4.2 儿童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的设计原则34-36
- 2.5 基于眼球运动的双眼视功能训练36-38
- 2.5.1 眼球运动的特点36-37
- 2.5.2 基于眼球运动的双眼视功能训练的设计原理37-38
- 2.6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 儿童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的设计39-55
- 3.1 引言39
- 3.2 儿童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设计方案39-43
- 3.2.1 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的总体方案39-42
- 3.2.2 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的内容取材42
- 3.2.3 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的字体大小及颜色42-43
- 3.2.4 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的字间距43
- 3.2.5 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的版面字数43
- 3.3 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儿童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的特色43-44
- 3.3.1 对传统读物的改善43-44
- 3.3.2 对传统的双眼视功能训练的改善44
- 3.4 儿童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设计44-52
- 3.4.1 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预训练46-47
- 3.4.2 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47-50
- 3.4.3 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练习反馈系统50-51
- 3.4.4 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自我评价系统51-52
- 3.5 儿童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训练方案52-53
- 3.6 本章小结53-55
- 第四章 双眼视功能训练读物的效果分析55-66
- 4.1 引言55
- 4.2 材料与方法55-58
- 4.2.1 实验对象55-56
- 4.2.2 实验方法56-58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58-65
- 4.3.1 实验结果58-64
- 4.3.2 讨论64-65
- 4.4 本章小结65-66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6-69
- 5.1 结论66-67
- 5.2 创新点67
- 5.3 研究工作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已投稿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静秋,臧英芬,甘晓玲;儿童立体视的成熟期及几种检查法的比较[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2 王玲;王淮庆;;儿童双眼视觉三级功能研究现状与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3期
3 屈林岩;;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学习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4 王大顺;;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22期
5 邢蓓;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看人教版新教材中的儿童故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蒋海翔;蒋顺复;;双眼单视功能检查和验光配镜[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8年01期
7 吕欢;陆蓓;;弱视治疗的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12期
8 金玲;王智;潘颖;;弱视患儿视力正常后双眼视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11期
9 龚文进;;学习障碍视觉空间障碍研究概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5期
10 ;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萍;立体视觉检测及弱视治疗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廷辉;双眼视功能检查及弱视治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37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83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