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发布时间:2017-10-09 02:20

  本文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间性 幼儿园 环境创设


【摘要】:幼儿园好的环境创设不仅能够优化园区空间环境,还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运用主体间性的哲学思想,遵循将环境置于主体而非纯客体的位置、提倡师生间平等交往,增加幼儿环境创设的参与度、营造规范的创设要素变换原则,凸显动态平衡的环境创设的价值新取向,实现幼儿与环境的科学对话。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主体间性 幼儿园 环境创设
【分类号】:G617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只是有初步的研究,追求的也只是美化、绿色、干净的园本环境;自2011年《纲要》的颁发,提出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议题,将环境的价值定位为教育资源;随后在《指南》的推动下,除物质环境外,人文环境的概念被大量引用,促使我国环境创设的研究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林;“主体间性”是个应该给予消解的无意义的概念吗?[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巫汉祥;论美学与文艺学的内在主体间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李闪;当前美学(文艺学)主体间性问题研究综述[J];学术月刊;2005年05期

4 魏兆锋,冯文全;主体间性教育:从两极走向中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5 董爱智;宋德文;;话语间性及其话语“治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蔡熙;;关于文化间性的理论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贾璐;;审美视域下的主体间性——兼与吴兴明先生商榷[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马智;不宜用“主体间性”[J];人文杂志;1993年04期

9 王仁宇;主体间性与交往[J];南都学坛;2001年02期

10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J];教育探索;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将;周宁;;当代心理学的主体间性转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成龙;;李大钊主体间性思想探析[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5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樊婷婷;;进入主体间性——图书馆服务人员与读者[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易鹏;;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8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王为华;;文化间性与和谐世界[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培德;;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视角反思发展话语——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2 肖建华;主体间性美学与和谐社会的建构[N];光明日报;2007年

3 冯宪光;“间性”的发现[N];文艺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周西苹;WTO挑战哲学[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副教授 彭海青;刑事调解应当树立三个观念[N];检察日报;2008年

6 淮阴工学院 江应中邋 ;主体间性:幸福感的价值观[N];光明日报;2008年

7 龚浩群;探寻文化间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王凤才;哪里有蔑视,哪里就有反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 徐济民;怎样预防夜间性心绞痛发作[N];家庭医生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3 赵康;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近代交流思想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兆强;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小刚;主体间性与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佳;基于主体间性的社区数字化建设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4 宋海胤;主体间性视域下的丝绸之路文化传播路径与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智慧;主体间性视域下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D];云南大学;2016年

6 肖安琪;间性视域下广西概况材料英译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7 陈欢欢;微时代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洪海珠;加强国家与人民主体间性对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9 韩亚卿;科学客观性浅析[D];山西大学;2016年

10 靳锁;介入中的主体间性[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97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997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