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摘要】:德,即道德,是个体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表现,是立人之本,是个体健康成长的保障。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评价一个合格人才的标准更加多元化,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即为评价标准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此,在不断深入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中职学校除了要担负培养操作技能娴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劳动技术人才大军的重担之外,还要担负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把培养、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为国家输出德才兼备的合格职业技术人才。 就中职学生群体而言,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场所就是中职学校,而德育课堂教学则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培养、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状况却不尽人意,情况令人担忧,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差,甚至无效,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积极探寻造成目前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为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找出行之有效的因应对策,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概述。主要是理清概念,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概念、评价标准加以阐述,分析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加以归类。 第三部分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出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现状的原因。 第四部分是针对原因,对症下药,着力于教师这一德育课教学的核心要素,提出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课 教学实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前言11-16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 研究背景11
- 2. 研究意义11-12
- (二) 文献综述12-15
- 1. 国内研究综述12-14
- 2. 国外研究综述14-15
- (1) 国外德育的重视程度14
- (2) 国外德育课程教学综述14-15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5-16
- 1. 研究方法15
- 2. 创新点15-16
- 一、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概述16-24
- (一)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内涵16-17
- 1. 德育16
- 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16-17
- 3. 实效性17
- 4.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17
- (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价标准17-20
- 1. 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标准18-19
- 2. 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与可持续性标准19
- 3. 课堂教学主体体验标准19-20
- (1) 学生体验标准19-20
- (2) 教师体验标准20
- (三)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20-24
- 1.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地位的需要20-22
- 2.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22
- 3. 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22-23
- 4.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需要23-24
- 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现状调查24-34
- (一) 问卷调查24-31
- 1. 调查对象24-26
- (1) 学生被试24-25
- (2) 教师被试25-26
- 2. 调查工具26
- 3. 施测及数据处理26
- 4. 调查结果26-31
- (1) 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现状27
- (2) 学生学习体验现状27-28
- (3) 教师教学体验现状28-29
- (4) 教学互动过程的完整与可持续现状29-31
- (二) 访谈调查31-32
- 1. 访谈对象31
- 2. 访谈提纲31
- 3. 访谈结果31-32
- (1) 家长访谈结果31-32
- (2) 领导访谈结果32
- (三)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存在问题32-34
- 1. 学生学习效率低32-33
- 2. 学生学习体验差33
- 3. 教师教学体验差33
- 4. 教学过程缺乏完整性与可持续性33-34
- 三、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原因探讨34-38
- (一) 教师因素34-36
- 1. 德育课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34
- 2. 德育课教师的知识理论素质有待提高34-35
- 3. 德育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35-36
- (1) 教学内容不能贴近中职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35
- (2) 课堂教学重知识体系轻道德能力培养35
- (3) 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35-36
- 4. 德育课教师的人格修养及道德素质有待加强36
- (二) 学生因素36-37
- 1. 中职学生德育知识素质低36-37
- 2. 中职学生纪律性差37
- (三) 其他因素37-38
- 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37
- 2. 家庭德育不足37
- 3. 社会不良风气及道德现象影响37-38
- 四、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对策38-42
- (一) 提高德育课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38-39
- (二) 提高德育课教师自身的知识理论素质39
- (三) 提高德育课教师的教学能力39-40
- 1. 教学内容三贴近39-40
- 2. 转变教学观念40
- 3. 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40
- (四) 提高德育课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及道德修养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6-47
- 附录一: 学生问卷47-49
- 附录二: 教师问卷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王秀萍;论在职业学校德育中实施创业教育[J];职教论坛;2004年20期
3 湛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4 余连城;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思考[J];石油教育;2004年06期
5 谢胜林;重人性化管理 促个性化发展——浅谈职业学校德育新模式[J];中等职业教育;2004年24期
6 贺修炎;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的特点[J];中国培训;2005年05期
7 赵忠喜;浅谈学分制下职业学校德育的几个转变[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22期
8 章炳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其对策[J];职教通讯;2005年05期
9 李鹏;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J];职教通讯;2005年03期
10 南永新;加强职业学校德育的几点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明生;;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网络提高中职学校育人水平[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余广寿;;浅谈提高民办职业学校德育管理实效性的途径[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陈伯考;;构建和谐社会与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使命[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戴敏秀;;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索——研究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班级管理[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于建辉;王金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方法的一些探索[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树兵;;浅谈职业学校德育问题及对策分析[A];2013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郝秀芝;;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曾富喜;;让爱心撑起一片蓝天[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辛建华;;职业养成教育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创新的思考[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淮刚;潘新;董兰标;张银星;;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全程路线图设计与实践的研究[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曲方;赤峰农牧学校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N];赤峰日报;2010年
2 记者 马思援;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泗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刘厚军;浅谈职业学校德育原则[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4 马雄飞;抓好职业学校德育工作[N];云南日报;2006年
5 ;苏州市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巡礼[N];光明日报;2003年
6 记者沈雪梅;南通中专“成功教育”业内推广[N];南通日报;2010年
7 记者 马思援;万名中职生竞展文明风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孙军 马宗明;教育事业凸显创新局面亮点频传[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撰文 焦玉;2009天津教育十大新闻[N];天津教育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由丽;网络时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秀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3 邓裕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网络建设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春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学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创新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进仕;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五化”模式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艳颖;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雪梅;网络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郑志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42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04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