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做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探究和实践
本文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做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探究和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应用型人才 “学做交替” 实践技能 就业素质 工学对接
【摘要】:在我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养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基于此,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学做交替"培养模式进行重点探讨,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其实践意义和作用效果,希望可以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在"学做结合"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单位】: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学做交替” 实践技能 就业素质 工学对接
【基金】: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做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肇庆市高职高专为例”的成果(16QN-01)
【分类号】:G712
【正文快照】: 从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来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更容易出现缺口。在经济增长引擎转换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从专业学科的建设,到人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都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的经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吕正东;简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09期
3 屈中正;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全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J];湖南林业;2005年04期
4 栾庆国;;浅论高职院校基于学生层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反馈与调整[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朱吉顶;范国辉;;“4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24期
6 秦克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运行的探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7 郑文昭;;“1.5+1.5”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2010年05期
8 战欧;;新经济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因素[J];吉林教育;2004年12期
9 吕亚平;校企合作,加快实用型人才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1期
10 谢明荣,李万木,赵玲,于永春;高职应采用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卢晓春;李明惠;胡昌送;;定岗实习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徐水;焦锏;侯俐;;关于我国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方案设计的思考[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6 黄玉芬;段宏毅;;高职《速录》专业“三个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曾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再认识[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宋志生;时锦雯;;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祝益军;倪冬;叶翔;;浅谈数控厂的人才培养[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赵善庆;;政校企行在人才培养中的结合和对接[A];201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江尧瑞;抓住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N];光明日报;2014年
2 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徐亦平;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4年
3 记者 刘敏 通讯员 张振亚;徐州工职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N];徐州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康磊 通讯员 朱国辉;将人才培养嵌入企业“生态链”[N];长春日报;2010年
5 仲辉 柬林 赵s,
本文编号:1047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04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