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21:17

  本文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现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职业生涯观念 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观念失调


【摘要】:国外职业生涯理论的研究和开展已有很长的历史,并已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目前,有关生涯选择和发展的理论有特质—因素理论、人格特质—环境匹配理论、过程取向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理论)、“职业锚”理论等。国内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系统的研究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为了了解沈阳市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失调的现状,更好地开展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采用基于CIP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CTI职业生涯观念量表对沈阳市某3所中职学校的305名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Likert4点量表计分方法,从性别、生源地、年级、专业4个方面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并使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生源地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有一定的影响。在职业生涯观念问卷的决策混乱和承诺焦虑维度上,农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在外部冲突维度上,农村学生低于城镇学生;性别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影响是最为重大的。男生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都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消极倾向程度不同。其中,高一学生较低,高二学生最为严重,高三学生有了一定的改善;专业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观念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本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四个专业中,学前教育专业在总分和所有维度的得分中最低。针对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中职学校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关注不同生源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特点,加强与农村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降低他们职业生涯观念的消极倾向,设计适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关注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性别差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自信,内化学习动机;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涯观念的特点制定生涯教育课程;邀请不同专业优秀毕业生回校举办职业生涯教育讲座;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合,发挥家庭教育在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专业化生涯教师团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观念 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观念失调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7.38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1.绪论11-22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11-13
  • 1.1.1 问题提出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核心概念释义13-14
  • 1.2.1 职业生涯13
  • 1.2.2 职业生涯观念13
  • 1.2.3 职业生涯观念失调13-14
  • 1.2.4 职业生涯教育14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4-20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4-18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8-20
  •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20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20
  • 1.4.2 研究方法20
  • 1.4.3 研究思路20
  • 1.5 研究假设20-22
  • 2.沈阳市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调查与分析22-33
  • 2.1 调查对象22-23
  • 2.2 调查工具23-24
  • 2.3 数据的处理24-25
  • 2.4 调查结果25-29
  • 2.4.1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总体状况25
  • 2.4.2 不同生源地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比较25-26
  • 2.4.3 不同性别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比较26
  • 2.4.4 不同性别与不同生源地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比较26-27
  • 2.4.5 不同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比较27-28
  • 2.4.6 不同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比较28-29
  • 2.5 讨论分析29-33
  • 2.5.1 不同生源地中职学生生涯观念的分析29
  • 2.5.2 不同性别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分析29-30
  • 2.5.3 不同性别与不同生源地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分析30-31
  • 2.5.4 不同年级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分析31
  • 2.5.5 不同专业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分析31-33
  • 3.结论与建议33-36
  • 3.1 结论33-34
  • (1)中职学生生涯观念失调情况处于中等水平33
  • (2)男生比女生的生涯观念失调情况更为严重33
  • (3)高二年级中职学生的生涯观念失调情况最高33
  • (4)专业对中职学生生涯观念的影响很大33-34
  • 3.2 建议34-36
  • 3.2.1 关注不同生源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特点34
  • 3.2.2 关注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观念性别差异34
  • 3.2.3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涯观念制定生涯教育课程34-35
  • 3.2.4 邀请不同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介绍成功经验35
  • 3.2.5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合,,发挥家庭教育在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作用35
  • 3.2.6 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专业化生涯教师团队35-36
  • 4.小结与展望36-38
  • 4.1 本研究的不足36
  • 4.2 创新点36
  • 4.3 展望36-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录40-44
  • 致谢44-45
  • 个人情况简介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竺辉;抓好教师培训推进职业生涯教育实践[J];石油教育;2005年05期

2 “农村中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农村中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12期

3 陈军;董丁戈;;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12期

4 崔杰;;职业生涯教育如何融入大学教育[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7期

5 黄伟慧;;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4期

6 胡恩立;;大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0期

7 李淑娟;徐佳;;杭州市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现状调查报告[J];职业圈;2007年19期

8 杨锑;;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S1期

9 崔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Z1期

10 梁振东;刘福生;;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改叶;耿英伟;文艳;;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几点思考[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王燕平;宋淑贞;;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若干问题[A];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C];2011年

3 赵润生;丁旭;何莲;宫志强;王秀芳;;以职业生涯教育为载体,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A];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卫淑华;;浅谈在技工院校语文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5 许溪沙;王若光;张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生涯教育探讨[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宏宝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亟待加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雷泓霈;职业生涯教育应成为必修课[N];工人日报;2013年

3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党委副书记 王为正 孙芳;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生涯教育需改进[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王友文;专家呼吁重视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汪明 王红梅 杨开 罗汉书;“职业生涯教育”期待更多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丁杰;生涯教育不能停留在个人化层次[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湘南学院 雷兰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N];郴州日报;2009年

8 郭东阳;“职业人”教育应从中学开始?[N];北京日报;2013年

9 贾海燕;职业生涯教育需补的一课[N];学习时报;2014年

10 丁杰;国际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禹;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雯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究[D];青岛大学;2008年

2 时皓;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葛婧;我国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张楠;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何明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黄露;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析[D];青岛大学;2012年

8 樊孝直;漯河市普通高中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田潇;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王锦荔;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微[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80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080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2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