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厌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厌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厌学对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未来职业生涯都有着极坏的影响,体现了学习者对学习的消极心理,严重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面对社会经济的变革,发展什么样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素质,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拷问。带着究竟如何培养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造成学生厌学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如何杜绝厌学行为等一系列的疑问和困惑。作者在广泛搜集国内外关于厌学研究的成果基础上,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以吉林省地区为例,对吉林省地区的四所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在校学生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及对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进行走访,目的在于了解吉林省地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厌学的现状及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现状和原因提出了科学的对策。研究结果发现:1.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现象,“厌学”人数比例为占到总体的34%;如果根据其厌学程度可划分为轻度厌学、中度厌学和重度厌学三大类,其中轻度为22%,中度厌学为9%,重度为3%。2.经过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型以及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厌学及厌学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别。3.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厌学原因上虽各不相同,但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4.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和原因,从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学校应加强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关怀学生并进行心理疏导;社会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健康的环境,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家庭方面,家长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沟通;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自我约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兵;贫困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干预[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2 耿玉龙;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3 梅国英;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李海波,赵银祥,邢占武;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朱雯云;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精神成人”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6期
6 杨朝晔;秦红兵;;对我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20期
7 朱效传;吴艳艳;;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2期
8 郑顺爱;;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具体表现、成因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12期
9 夏更寿;吴永芳;汪漾;赵建平;;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林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内江科技;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鸣;;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的几点思考[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宋彩玲;王玮;;应重视中专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和教育[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3 石丽霞;吴亚楠;张伟;;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宝安;;借助网络平台,指导学生心理问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陈宝安;;借助网络平台,,指导学生心理问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王燕晓;;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范德标;;内地藏族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调适[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韩蔓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及应对策略[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王玉清;;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的分析与思考[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10 宫梅玲;;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丽加;好学生心理问题也不少[N];健康报;2000年
2 傅北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常调试(心理热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程良巨;解决心理问题贵在疏导[N];巢湖日报;2006年
4 通讯员 于明修 本报记者 于春;不宜过度渲染高校学生的贫富差距[N];科技日报;2004年
5 陶继新 刘殊芳;减负与提质的内在和谐[N];中国教育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曾毅;尊重学生需求[N];光明日报;2005年
7 黄州西湖中学 刘元江;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N];黄冈日报;2005年
8 邓谦;高校——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战场[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9 吴晶 许林贵 孙丽萍;大学生心理问题:勿视作洪水猛兽应实行积极干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兰州文科职业学校 龚成胜;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N];甘肃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秋婵;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2 陈小慧;在读农村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校园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韦柳伊;“两免一补”新政后民族特困地区学生辍学原因分析[D];西南大学;2016年
4 魏登;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厌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5 滕玉凤;氋中陪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6 段元梅;当代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预防[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思静;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胡东艳;高校学生社区式管理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9 唐洋;初中年级部学生三级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10 罗国香;高中差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疏导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44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14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