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东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能够解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互动关系,高职教育能够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种类、技能以及实用性的要求,对劳动力市场具有推动作用;劳动力市场能够促进高职教育扩大办学规模、明确办学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对高职教育具有导向作用。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的理论基础;科学地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全面了解广东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现状,并从规模、结构、质量三个层面分析两者衔接的问题,提出广东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的策略。广东高职教育院校数量区域分布不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规模上存在逐步扩大、效益优化的趋势;专业设置在产业分布上呈现“三、二、一”的格局,以第三产业比重最大;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满足人才培养中实践课程的需要;教师队伍建设中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善,设施建设逐渐加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广东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总体稳定中有季度性波动。产业行业的用人需求呈现“二、三、一”的格局,以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最大。从职业分类上看,劳动力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求人倍率较高;从技术等级上看,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劳动力市场对学历的要求出现高移化趋势。通过对广东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供需现状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规模的衔接上存在区域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在结构上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在质量上存在课程体系不合理,实践课程比重低、教师队伍规模小、结构欠佳、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等问题。从运作方式、匹配模型、保障体系三个层面提出有效衔接的策略包含有建立“政府—企业”双元调控机制;建立人才供需预测机制;构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设置优化模型;建立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预警模型;专业群建设信息共享模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49.27;G7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喜春;吴海军;;用科学方法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J];中国就业;2000年11期
2 马斌;广州市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制约因素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刘迎春;面向劳动力市场 寻求就业新出路[J];现代技能开发;2000年07期
4 李辉;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关于继续做好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有关问题的通知[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6 ;专家研讨劳动力市场建设指导思想[J];中国就业;2001年06期
7 陈华麟;;省厅开展劳动力市场执法检查 净化劳动力市场 规范职业中介管理[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1年02期
8 A.L.卡利伯格,新馨;美国雇佣关系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韩星,万一;劳动力市场建设刍议[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10 刘红生;浅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与发展[J];中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丽;;北京、上海劳动力市场的“本-外”分割:现状、归因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建国;;关于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思考[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纪新青;宋明爽;康维波;;论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立及就业制度改革中的政府干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翁光兰;;试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荣;;户籍制度改革与劳动力市场的全国大一统[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钟甫宁;何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扩大就业机会、统一劳动力市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7 尚长风;殷国玺;;不同成因的城乡失业及治理[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8 罗来淼;;加快鹰潭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几点意见[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陆海深;;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政策性阻碍[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10 金汝斌;陈诗达;陆海深;;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的政府职能[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罗娜;大中专生青睐我市劳动力市场[N];安康日报;2007年
2 张车伟;欧盟劳动力市场改革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伯庄;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的市场[N];宁波日报;2007年
4 文慧;万余研究生武汉劳动力市场求职[N];湖北日报;2007年
5 记者 张帆;我市实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种增加到264个[N];盘锦日报;2007年
6 吕凤骥邋见习记者 郝明芳;海城零工劳动力市场投入使用[N];鞍山日报 ;2008年
7 通讯员 柳之强;我地区首次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N];日喀则报;2009年
8 ;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沈阳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N];沈阳日报;2014年
9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淑娟 石美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市场[N];光明日报;2014年
10 编译 王悠然;建立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环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姣娜;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2 金陈飞;中小企业与贫困减缓[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杨红彦;汇率、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劳动力市场调整[D];南开大学;2012年
6 冯冰;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D];南开大学;2012年
7 武中哲;单位制变革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D];上海大学;2008年
8 丁波文;墨西哥劳动力市场与政府就业促进政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9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一光;中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郭敏;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及其影响[D];贵州大学;2006年
3 程世波;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背景下的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分析[D];长江大学;2012年
4 储天骄;延迟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杨彦e,
本文编号:1151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15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