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责任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政府责任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摘要】: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必要路径。当前我国职教校企合作存在层次浅、不稳定、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政府未能落实其责任是关键原因之一。因此,政府责任的落实是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保证,对职教校企合作起着协调管理、平台保障、监督评价作用。针对政府在落实责任中存在的权力不明、责任不清、缺乏监督等问题,应从明确权力、厘清责任、完善监督机制着手改进,从而实现以政府为基点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湖北工业大学;
【基金】:湖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政府责任视角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研究”(编号:BSQD13070),主持人:万卫
【分类号】:G717
【正文快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发展的根本举措,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形成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尽管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其中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职业学校层面上,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青;陈海峰;;广西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2012年43期
2 唐勇;;基于合作博弈模型的校企合作理性研究[J];广西教育;2013年03期
3 谢跃进;;校企合作探析[J];成功(教育);2013年08期
4 何海军;;对接行企业需求的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与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储运;2013年08期
5 张建春;程培X=;;政府主导下深化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8期
6 王守东;;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J];时代教育;2013年24期
7 许洪军;孙冠男;;高职网络专业分阶递进教育方式探究[J];电子制作;2014年07期
8 柳春;琼措;;改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以晋中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9 唐国华;曾艳英;罗捷凌;;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10 刘琴;;高职院校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J];管理观察;2014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彦超;;紧凑布局为基础的多元化人本化高职校园规划——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投标[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详细规划)[C];2012年
2 张树霞;;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探索[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肖雷;中国高尔夫管理人才培养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2 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雪丽;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单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江奇;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硕;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张弛;基于企业视角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腾飞;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历史、问题与实践可能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亚婷;关于改进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潘海勇;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曹爱娥;新形势下安庆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梁树戈;佛山市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6 孟晔南;秦皇岛技师学院发展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7 杨振;对接园区产业的校企合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田智慧;湖北省4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禚越;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10 张书芳;德国“双元制”模式与中国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明;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和借鉴[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王英杰;试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3 周清杰,孙振华;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五大疑点[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赵云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及其制度设计[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5 李心合;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相关者管理[J];当代财经;2001年01期
6 黄日强;张发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征及优点[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靳云汇;江若玫;;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彭娟;论整合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9 李江源;贺继明;;论教育制度变革的观念前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王列盈;福州船政学堂与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起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周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林志鹏;我国公共决策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吴玲;中国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董仁忠;“大职教观”视野中的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振华;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红梅;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及其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王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70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17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