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双元制模式下高职教学“全过程”评价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7-11-12 07:16

  本文关键词:双元制模式下高职教学“全过程”评价体系建设


  更多相关文章: 双元制 全过程 行动导向 职业行动能力 评价体系


【摘要】:传统评价侧重知识考查,已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基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行动导向型"教学成为主流趋势,伴随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构建"全过程"评价体系将是必然、可行的选择。该评价系统将益于校、企培养双元主体以多元视角全面考核学生,关注职业素养;注重技能考核,益于理实一体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看重成长性,自评与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应用,益于培养职业行为能力。笔者提出高职特色的"全过程"评价体系,将对"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实践性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 济南职业学院;
【基金】:2015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双元制模式下高职教学‘全过程’评价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5158)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G712
【正文快照】: 德国教育专家胡勃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无论是科目目标的制定、课程方案描述还是教学方法运用等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和技能性等特征。从学生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淑芳;实践“双元制”教学 造就实用人才[J];职业技术;2004年01期

2 张小雷;;德国“双元制”培训体系的监督机制及其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3期

3 高鸿翔;;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对高职机电类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J];科技创业家;2013年10期

4 老愚;晓辉;;把握本质 洋为中用──辽宁省“双元制”实验工作访谈[J];职业技术教育;1995年09期

5 王言吉;对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几点认识[J];职教论坛;1996年04期

6 王倩;德国新联邦州“双元制”培训后失业率逐年上升[J];职教论坛;1997年03期

7 王树杰;双元制:招生即招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8 雷正光,郭扬;我国借鉴“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通讯;1997年02期

9 ;双元制办学的实践和思考[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1997年06期

10 王兴昌;双元制教学的成功尝试[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伯平;项顺如;;“双元制”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毛传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德国“双元制”模式[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陈光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5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构建普教、职教和谐发展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6 于素云;;基于“双元制”教育技术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国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王家晶;;引入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新路[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9 周波;;“双元制”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周波;;“双元制”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廖文婷;“双元制”模式培养研究生[N];苏州日报;2010年

2 冯峰 武梦亚;太仓“双元制”与地方经济良性循环[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 朱振岳;浙江“双元制”助工人成技术骨干[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记者沐滟;“双元制”订单孵化高技能人才[N];无锡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丁洋;导入职教“双元制”培养稀缺专才[N];消费日报;2012年

6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志远;“双元制”职教成就“德国制造”[N];经济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潘光;引企入校完善职教“双元制”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赵建中;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探索[N];光明日报;2009年

9 宋玉婷 杨社生;五台山五峰宾馆与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本报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双元制”教学创出“太仓样本”[N];苏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玲;我国借鉴“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张书芳;德国“双元制”模式与中国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3 张芳芳;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勇智;中职学校“双元制”教育理念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红琼;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育真;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旅游职业学校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丛培军;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双元制”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柳;德国双元制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益青;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探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周斯亮;“双元制”培训模式在SEME学校应用的方案设计[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74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174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3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