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IT“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高职IT“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5年3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职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IT“双创型”人才 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IT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IT"双创型"人才,成为IT类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了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以"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培养高职IT"双创型"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为其他专业"双创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society demands more and more IT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ouble creation"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as the basis. On the plat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skill training and Start-up incubation Base", the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IT "double creative"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propose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major "double-creatio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基金】: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虚拟公司’为平台,‘三项融汇’,培养高职IT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编号:20130201029)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工作室的IT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40115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712;TP3-4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学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双创型”(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各个高校的当务之急。IT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社会需求的IT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施险峰;;新时期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管理观察;2009年11期
2 李海英;吴金秋;马春泉;于冰;高传军;杨峰山;;以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晓娟;;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09年18期
2 王璐;;加强创业教育 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9期
3 林卉;赵长胜;胡召玲;孙华生;;测绘学科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学理论;2010年02期
4 魏臻;汪澄川;杨艺彬;;大学生创业瓶颈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苏镇江大学生创业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4年02期
5 薛丽红;卓丽杰;王香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差异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04期
6 李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施路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20期
7 王丽娟;冯杨阳;朱大伟;;基于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创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36期
8 徐英俊;冯丽霞;;创业体验自主活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34期
9 张振利;刘晖;王祖麟;;面向工程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34期
10 杨春生;李军;;论高教强省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树昱;工程科技人才的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韩晨光;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丁学森;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政策的内容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丽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创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广娇;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对策探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徐姗姗;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培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静明;刘秀红;;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丁伟民;何伏林;;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高校企业家精神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7期
3 董亮;罗明明;涂小东;;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9期
4 陆伟家;张厚军;施险峰;;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徐金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6 周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Z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太善,孟建新,刘洪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S1期
2 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冯惠敏,李清泉;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4 马殿平,施宙,郭如书;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7期
5 周营军;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侯华玲;高校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7 马万民;对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8 肖继新,李茹,吴柏玲;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J];经济论坛;2003年19期
9 李湘健,徐少亚,顾德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张晓洪,邓成超;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0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38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