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出处:《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构建一个高效运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大量合格的农业高素质人才,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现状及农业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省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建议。
[Abstract]:In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construct the training mode of an efficient oper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qualified talents,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of agriculture, promot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oming an important issue in training.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alent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model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the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alents in Fujian province.
【作者单位】: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基金】: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类课题“福建省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B13579S)
【分类号】:G712;S-4
【正文快照】: 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层次的变革,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外向度、关联度日益扩大,农业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正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由此,农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国杰;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7期
2 孙文学,张维新;农村人才需求结构与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魏慧敏;闫志利;;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需求驱动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年12期
4 何绍勤;;高职学院实践“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士俊;程燕;;完善高等农业教育结构模式支持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高等农业教育结构模式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吕剑红;方玮;方文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高校的地位与优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3 程诚;莫文萍;曹连莆;危常州;诸贵新;许兰平;;新形势下提高农科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4 王晓东;吴庆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5 胡文举;吴伶俐;;河南省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07期
6 冯进;;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看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J];党史文苑;2009年10期
7 李兵;;远程教育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库夭梅;陈羽白;赵灶娇;;华南农业大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1期
9 李国杰;杨思尧;李露萍;;高等农业教育适应我国农业发展趋势的策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2期
10 张松;;高等农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陶鹏;;农科大学生免费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探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丁忠明;朱汉春;;创新现代畜牧业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A];“培育创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惠民;张玉光;姚孟春;赵龙庆;;国内外农业教育的比较研究[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包平;二十世纪中国农业教育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英杰;赣湘两省农业大学科技投入与产出比较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2 宋玉宝;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姚玲;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爱军;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岳柳;高等农业院校在学习型农村构建中的地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刘浩源;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7 李蓓蓓;吉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8 金星;吉林省农村实用人才现状与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9 丑勇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10 钟艳;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小庆;;从适应需求原则看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出现的问题及建议[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陈洪;;浅谈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J];教育与职业;2006年36期
3 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年21期
4 王冠,彭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5 杨林,褚绍绵;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3年02期
6 李兰兰;;中等职业教育非货币收益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7 方兴起;邓理兵;;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市场搜寻理论的介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2期
8 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驱动模式[J];职教论坛;2002年03期
9 于宗水;;关于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9期
10 刘丽娜;;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 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突破——关于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形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树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走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春水;孙忠才;宿桂红;;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邹学忠;;高职林业类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1年09期
3 王具元;;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其保障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4 庄云;;高职高专中草药栽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沈璐;沈慧;;论高职水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与完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马洪波;;谈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年07期
7 许二学;周恺;李庄;吴俊;吴萍萍;;高职动物防疫与检疫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以工学结合助推职业能力的提升[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杰;姬敬;何晓红;纪明伟;刘红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福贵;;“Sunlit”教学体系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基础[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3 张京穗;;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向东;;职业教育“天津模式”研究现状评述[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3年
5 侯德政;卢端敏;;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1413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41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