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共建平台:培养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选题:校企共建 切入点: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出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高职教师"双师"素质与教科研能力薄弱,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人才、技术、装备等资源分散、低效的问题,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具体实践为例,通过校企协同共建集"教学、实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以培养学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典型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和典型机电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为主线,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重点开展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将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与企业的装备优势、技术优势相结合,探索出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双证融通"的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切实提高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Abstract]: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vocational teachers "double quality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weak, the talent, the educ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other resources scattered, inefficient, concrete practice by Cha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Jiangsu Changfa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cooperation as an example, build collaborative set"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school enterprise digital design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 one of the high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platform, target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digit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digital design of typical CNC machine parts processing and typical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s the main line, with exquisite course construction as the ke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 and teaching staff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advantage, talent advantage and equipment advantag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have explored a new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in digit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which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ly skilled talents.
【作者单位】: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丛冲;中外合作“工科学生数字化设计技能认证”项目签约[J];中国培训;2002年07期
2 李勋祥;数字与数字化设计[J];鄂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陈彬;;数字化设计的优与劣[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5期
4 范彩霞;;机械专业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培养的探索——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9期
5 邓小林;韦衡冰;;机械专业数字化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6 徐巍;;培养创新人才 探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年07期
7 王孝义;王全先;;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任国栋;戴峰泽;王霄;;开放式“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实践”体系与师生角色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1期
9 郑立斌;陈全园;胡云龙;;高职高专机械数字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年02期
10 黄国清;;工科学生数字化设计技能认证项目启动[J];教育与职业;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东明;王晓明;贾振元;程耿东;;理想材料零件数字化设计制造的理论和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于建群;付宏;;基于离散元法的数字化设计软件及其在农业机械工作部件研究与设计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晓明;傅作民;王贵芳;;“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数字化设计[A];2011年CAD/CAM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于建群;付宏;;基于离散元法的数字化设计软件及其应用[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廖树方;;工艺装备的数字化设计与管理——浅谈创造性思维与计算机功能的再开发[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张红旗;王璐;;面向军事电子装备的数字化设计方法[A];制造业数字化技术——2006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张红旗;王璐;石磊;陈科;;数字化设计方法在军事电子装备研制中的应用[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姚涛;黄朝学;陈少平;;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于建群;付宏;;基于离散元法的数字化设计软件及其应用[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任卫群;张云清;王书亭;;数字化设计在汽车零部件开发中的应用[A];2003湖北汽车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史晓斐;将数字化设计革命进行到底[N];中国电力报;2014年
2 北京服装学院 孙苏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提升综合竞争力[N];中国纺织报;2007年
3 胡红军;用数字化设计提升企业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李晶雪;一航动力所某型发动机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设计[N];中国航空报;2008年
5 早报记者 蔡晓玮;“数字化设计, 让一棵树与房屋共存”[N];东方早报;2012年
6 孔晓燕 王耀东;开启数字化设计模式新通道[N];中国航天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邹大斌;数字化设计还需多方合力[N];计算机世界;2014年
8 ;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开发实现数字化设计[N];中国质量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曦;数字化设计智领建筑新体验[N];中华建筑报;2011年
10 苏晓静;当专项劳动竞赛遇见信息化[N];中国航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世宜;基于新型模型原理的产品数字化设计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9年
2 张洪昌;信息物理融合的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闫国栋;全冠和全冠桥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4 杨方飞;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王丽红;基于数字化设计的家禽取内脏机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辉;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教学系统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2 董思科;基于设计行为的数字化设计系统特性评价[D];湖南大学;2011年
3 郭涵;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研究及在模切机上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颜建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平台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姜斌;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管理平台模式建构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谢佳志;智能四驱汽车分动器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7 郑旭;微犁削表面热功能结构数字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任晓军;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数字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窦丽娜;潜油螺杆泵采油系统数字化设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10 赵炜;产品协同数字化设计的过程管理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80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58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