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关系
本文选题:经济新常态 切入点:职业教育 出处:《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济发展新常态与职业教育改革二者相互牵引,共同促进,前者为后者指引方向,深化改革力度;后者为前者的建设提供助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要保障外界支持力度及教育办学制度环境,实现"三个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两个衔接"的办学体制改革,以探索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道与职业教育之路。
[Abstract]: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 each other, the former guid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latter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The latter provides assist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mer.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guarantee the external support and the educational system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three fusion"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the "two links" system reform.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oa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语言学院;
【基金】:辽宁省职业教育重大决策咨询攻关课题“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与动态监测研究”(编号:JGZDGG201403)中研究专题“省域职业教育发展活力评价研究”(编号:JG14EA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71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年33期
2 张占仓;;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河南科学;2015年01期
3 刘仕昌;陈鹏;;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4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1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倪光辉;[N];人民日报;2014年
2 刘少华 赵晓霞;[N];团结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贵平;刘娜;折如义;;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学科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年23期
2 黄彬;;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完善:新挑战、新思路和新特征[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3 袁晓敏;;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和发展机遇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08期
4 李漫舟;;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11期
5 郑景文;徐德毅;陈琳;许丰霖;;民办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与培养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5年10期
6 刘红杰;袁明;;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年13期
7 王玲玲;;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构建及实施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8 郭永军;麻树龙;;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汇率风险及应对措施研究[J];工程经济;2015年09期
9 王蓝;;论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产教融合[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0期
10 张惠贞;;企业助推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松龄;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校企文化对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慧莲;汪红驹;;中国经济“新常态”[J];银行家;2014年06期
2 张占仓;;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青年人才的特殊作用[J];河南科学;2014年01期
3 马光远;;读懂中国经济新常态[J];商界(评论);2014年06期
4 倪勇;;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3期
5 叶鉴铭;梁宁森;;高职“校企一体化”动力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09年19期
6 余娟;曹晔;;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思想发展史的探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09期
7 刘红;;政府主导 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访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代院长邹鑫[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一平;做好“入世”准备 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J];江南论坛;2000年01期
2 杜培林;西部开发与伊盟经济发展之我见[J];前沿;2000年09期
3 兰玉燕,许丁刚;青岛城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崔今淑;延边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思路[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刘国光;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J];中国职工教育;2000年11期
6 张立群;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中国职工教育;2000年12期
7 卜长莉,金中祥;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4期
8 刘勇;“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9 吴金明,李轶平;经济发展载体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徐康宁,陈奇,施海洋;优化南京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突破口[J];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庆昌;李颖;李有为;杨雨;张宁;;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2 司应武;查全胜;;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3 薛志连;史珞;黄官清;;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4 逄锦聚;刘书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5 杨蔚东;张卫江;朱效荣;李慧;李民;王新春;柴彬;苑庆彬;李颖;高跃兰;杨雨;张宁;于明浩;孙增泰;赵春河;畅彦周;刘思绮;;2010年京津冀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8(2010~2011)[C];2011年
6 王洪春;;人口优生与经济发展[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7 董辅y=;;目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及看法[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8 张学天;;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 推动都兰经济发展[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9 迟树功;;促进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构想[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王明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凤;民营经济正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主力[N];雅安日报;2007年
2 记者 相恒波;围绕经济发展 探索党建新路[N];延边日报;2007年
3 郑永忠;把工作触角伸向经济发展前沿[N];运城日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全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益、无干扰的经济发展环境[N];商丘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董瑶;省工商联力促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N];贵州政协报;2009年
6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李文斌;深入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N];安阳日报;2009年
7 记者 侯若志;兰州经济发展要实现率先跨越[N];甘肃日报;2011年
8 记者 万晶晶;市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研修班结业[N];淮安日报;2011年
9 何继伟;恩路创新带来经济发展新天地[N];黄河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孟振兴;筑牢经济发展的基石[N];南宁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岳阳;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D];吉林大学;2012年
3 剧宇宏;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任保平;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D];西北大学;2002年
6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7 周为民;中国经济发展史论[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8 蔡典维;论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发展走向与政府新作用[D];山东大学;2003年
9 马力宏;制度供给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唐龙;价值观与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燕;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冬敏;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D];安徽大学;2005年
3 胡榕;长株潭试验区内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张婧姝;沙特经济发展对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马清俊;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6 李男;非正式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刘t,
本文编号:1610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61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