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的“复魅”之旅——基于技术的历史与哲学考察

发布时间:2018-03-19 13:49

  本文选题:职业教育哲学 切入点:技术哲学 出处:《职教论坛》2015年2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出现了异化,它深陷在工具化、手段化的泥潭,使得其至今尚未获得足够的尊重。其原因无疑复杂而多重,但更深的原因在于技术的异化及对其贫瘠的认知。只有在同技术历史与逻辑的对话中,祛除技术异化,将技术从"工具"的牢笼中挣脱出来,开启技术本身富含的精神资源,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担负起未来的国家使命,真正回归其"教育"的本位。
[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aliena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ization. It is mired in the quagmire of instrumentalization and instrumentalization, which has not yet received enough respect. The reasons are undoubtedly complex and numerous. But the deeper reason lies in the alie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its barren cognition. Only in the dialogue with the history and logic of technology, dispel the alienation of technology, break technology out of the cage of "tools", and open up the spiritual resources rich in technology itsel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likely to shoulder the future national mission and truly return to its "education" standard.
【作者单位】: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技术哲学新进展与职业技术教育哲学研究”(编号:14YJC880006),主持人:陈向阳
【分类号】:G7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赵汀阳;;教育为了什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年02期

2 潘懋元;;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与中西文化交流——福建船政学堂创办140周年纪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7期

3 陈春鸣;陈寒鸣;;科学与中国的近代化——论晚明清初到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乔瑞金,李晚莲;技术实践中文化价值观的理论意义——兼论A.佩斯的技术实践价值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04期

5 葛勇义;陈凡;;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6期

6 陈向阳;;论当代技术教育的四种可能进路——基于米切姆技术概念框架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10期

7 戚其章;从“中本西末”到“中体西用”[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8 吴国盛;;技术释义[J];哲学动态;2010年04期

9 钱旭鸯;;当前技术话语的块茎学分析——加拿大卑诗大学欧莱利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的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构建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孙道远;福斯特农村教育思想对农职教立足“三农”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刘胡同;;从“现实的个人”到“自由个性”——论马克思视野中的终极关怀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詹先明,徐德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特点及有效实施[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张仁玲,蒋毓舒;文明方式的转变与科学发展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张哲;刘融;张冰洋;;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对策——基于中日垃圾处理之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8 王端庆;学习贯彻《职业教育法》推进高职教育的有序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曹世华;法律信仰的语境与定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刘知国;;《印度之行》中的东西方“文化交往”[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斌;张艳芬;;当自然遭遇无所不在的镜头——视频技术时代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国土资源职业教育研究会课题组;向东;徐明;粟显进;徐文;黄华明;;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A];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C];2011年

3 粟显进;吴尚忠;赵胤淳;邓玉喜;梁孟光;曾学清;;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现状分析[A];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C];2011年

4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秦越存;;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实践哲学进路[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高显宏;;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开展CAE课程教学内容研究[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红卫;;从学生视角看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个案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智笑;;STS—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志群;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淑芳;高清海人学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付宪杰;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焦燕星;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慧英;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财经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龙阳;高职院校与校办企业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寒鸣;民主与中国的近代化——从思想文化方面所作的历史省察[J];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2 赵建军;技术本质特性的批判性阐释[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3期

3 夏保华,陈昌曙;简论技术创新的哲学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8期

4 乔瑞金;张秀武;刘晓东;;技术设计: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论域[J];哲学动态;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长松,陈凡;走向多元化的俄罗斯技术哲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肖小云 ,田木;精心结撰的精品力作——评《技术哲学》一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刘大椿;;关于技术哲学的两个传统[J];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4 万仁松;;两种技术哲学划分的困境与反思[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期

5 易显飞;;论两种技术哲学融合的可能进路[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林慧岳;丁雪;;技术哲学从经验转向到文化转向的发展及其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7 洪啸涛;开展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的研究[J];江淮论坛;1985年04期

8 舒英;;边缘学科中的认识科学与技术哲学[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2期

9 洪啸o,

本文编号:1634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634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9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