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测评研究现状与展望
本文选题:职业教育教师 切入点:职业能力测评 出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12期
【摘要】:作为促进教师管理水平和职业能力提高的有效技术手段,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测评研究引起了多方关注,这涉及职教教师职业能力概念的理解、模型构建、测评工具开发、影响因素分析及对其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影响等多项内容。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起符合科学标准的职业能力模型及测评工具,但COMET学生职业能力大规模测评研究成果对职教教师职业能力测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Abstract]:As an effective technical mean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management level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 research on vocat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which involves the understanding of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concept,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tools.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have found that there has not been a scientific model and evaluation tool for vocational competence at home and abroad at present. However,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OMET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valuation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编号:13JZD047;课题主持人:赵志群)
【分类号】:G71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苏志刚;;开展教师职教教学能力测评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4期
2 和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状况与提高策略[J];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3 史枫;白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发展中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年17期
4 康永祥;胡晓;;美国教师预备与学前教育收益研究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5 胡建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J];职教通讯;2011年05期
6 李长城;刘克俭;刘晓利;崔彩岩;张裕曾;刘芸;鲁翠荣;;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能力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12年17期
7 赵志群;;职业能力研究的新进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10期
8 刘其晴;;欧盟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结构标准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刘中猛;叶泽滨;;城乡交流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5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任双利;;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王君芳;;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林凤;;浅谈高职酒店旅游类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许苏;;西方早期职业教师发展特征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陈高峰;;“三课”研究模式助推职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向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芸;李辉;白新杰;;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20年:回顾和反思[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8期
2 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年01期
3 赵崇莲;苏铭鑫;;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聪莉;21世纪美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初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09期
5 潘月娟;儿童发展评价的新趋势——真实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6 朱宗顺;;美国幼儿教师教育的普通知识标准[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7 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8 徐国庆;;解读职业能力[J];职教论坛;2005年36期
9 杨黎明;;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J];职教论坛;2011年03期
10 黄琼;龙立荣;;高职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亚红;试论财经职业教育教师的双重角色[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2 胡桂清;浅析职业教育教师的角色和作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3 黄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的综合素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王玉苗,孙志河,柳靖;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5年13期
5 马西牛;;浅析财经职业教育教师的双重角色[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6 刘猛;;论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7年18期
7 徐涵;;从制度层面看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7年21期
8 邵艾群;刘阳;;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内涵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8年02期
9 李全意;李鹏;郭琳;;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10 杨春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探讨[J];职业;2009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廖兆安;陈建军;;谈职业教育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许红梅;江尚军;;水利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探索[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苗秀方;梁显宗;;“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初探[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孙秀斌;蔡民;许秀琴;;构建发展性全员自主评价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系统[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5 李贺伟;;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研究——以德国为例[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孙道远;国外是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刘琴;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记者 井波;我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姚颖盈;建“国字号”师资基地[N];柳州日报;2009年
5 焦文伟;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协调发展[N];扬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秀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唐智彬;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困境与出路[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李大寨;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郭雪利;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系统化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梁永宇;临夏回族自治州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玲;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探讨[D];天津大学;2004年
6 徐以芬;美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利;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8 杲静;21世纪英格兰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化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64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66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