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职业零对接:行业参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角色与途径

发布时间:2018-04-03 04:31

  本文选题:行业 切入点:就业能力 出处:《职教论坛》2015年25期


【摘要】: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性过程。行业与学校分别作为产品的"买方"与"卖方",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共同的利益需求。鉴于此,论文以行业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行业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扮演着"能力标准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人才培养过程的督导者、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检验者、深度校企合作的推动者、职业院校的相关服务者"等五大角色,并从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参与学生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参与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参与学生能力评价机制的建设四个方面探讨行业将怎样参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实现学生毕业走向职业岗位的零对接。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 ' s employment ability is a comprehensive process involving many factors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and school as the " buyer " and " seller " of the product has the common interests demand . In view of this ,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 ' s job ability , and to take part in the training of the students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bility ,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 ' s ability evaluation mechanism , to discuss how the industry will take part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 ' s ability of employment .

【作者单位】: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科研处;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行业性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编号:DJA130332),主持人:黄志良
【分类号】:G71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邹林斌;;政府、行业在高职教育办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及关系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薇;卓广平;;论司法独立体系下审判委员会对法官独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陈德胜;崔忠洲;徐刚;赵建玲;;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及其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聂慧敏;汪清;;借鉴孟子仁政思想的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张晶;解立;;论犯罪的认识与评价标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杨青,许富宏;略论两晋之际的社会变迁及其成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吴树新;;和谐社会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郝楠;;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余靖;;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社会交往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徐震虹;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格指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勃潮;;论贵州京剧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龙;;整合与发展:转型时期农民工心理问题及再社会化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舒联众;;我国当前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路径[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孙远太;;从分化到合作:当代社会建设的政治意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邹桂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策略初探[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王光甫;;农民工体制与农民工的现代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4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5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吴立忠;当代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与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飞;西部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翼;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万果;辽宁省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提升路径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明月;儒家文化视野下当代高校师生冲突现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翼;“80后”青年离婚现象的道德拷问[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陈亭亭;论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建设;高职院校校企“双赢”合作机制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1期

2 余祖光;;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兼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取向[J];教育与职业;2001年02期

3 黄尧,刘京辉;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玲;;基于高校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7期

2 岩磊;孙英梅;;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07期

3 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高教探索;2009年04期

4 王坤;;药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探究与思考[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20期

5 余江希;;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6 肖云;孙晓锦;;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04期

7 徐中意;;澳大利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报告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8 李苑玲;;浅析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07期

9 刘富先;;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对策分析[J];网络财富;2010年15期

10 张红花;汪小明;;金融危机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纲;;海南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探索[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艳;;英国大学就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以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为例[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高黎;就业能力培养:“把诊问脉”的英国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记者 柴葳邋余冠仕;就业能力培养应纳入教学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朱伟华;“就业能力培养超市”及其效应[N];光明日报;2006年

4 市会校招生就业中心 市会校关工委;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浅议[N];大同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邵宏润;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美国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程志玲;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文君;关于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卢丽丽;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航;日本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晶;大学生基础性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欢;英国大学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类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齐云;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9 冯悦;澳大利亚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3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703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