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工学交替教学实践
本文选题:工学交替 + 场中校 ; 参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实行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工作任务交替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实施这种教学模式需有工作任务、学习场境、实践实训设备及辅材。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具有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能大幅度节约实践教学的投入,能将模拟的教学任务演变成真实的工作项目任务。本文基于四维度理论,结合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场中校"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经验,提出了工学交替教学实践的四个重要维度:教学任务维度、工作项目维度、双配师资维度和教学实施维度,分析了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四维度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模型,并对其运行机理和最终目标实现做了系统设计。
[Abstract]:The alter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is a teaching mode in which vocational education carries out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asks alternately.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l requires work tasks, learning environment, practical training equipment and auxiliary materials.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has the basic condition to realize this teaching mode. The effective use of this resource can greatly save the input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an transform the simulated teaching task into the real work project task.Based on the theory of four dimensions,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Commander Colonel" in running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dimension of teaching task, the dimension of work item, and the other are the four important dimensions: teaching task dimension, work item dimension, teaching task dimension, work item dimension and so 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rete contents of the four dimensions and their logical relations,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model of the four-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and makes a systematic design of its running mechanism and ultimate goal realiz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办学模式的构建和探索”(DJA140242) 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行企协同下高职建设类继续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以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考核项目为例”(jg2015323)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以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为例”(jg2015326) 浙江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协同下专业型学生社团第二课堂育人实践的改革与创新——以工程造价协会为例”(kg20160790) 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课题“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利益相关方的演化博弈与利益均衡研究”(Y201636308)研究成果
【分类号】:G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向义和;;浅谈广义相对论的创立之四 闵可夫斯基四维时空的提出与应用[J];大学物理;2015年10期
2 高凌云;;开放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途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17期
3 唐国华;曾艳英;罗捷凌;;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4 管平;;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的建立——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06期
5 韩黄英;郭娟;;“课堂进企业”模式下工学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8期
6 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7 胡振中;张建平;张新;;基于四维时空模型的施工现场物理碰撞检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何辉;;场中校打通课堂与职场[N];中国教育报;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超;赵春菊;周宜红;宋玲;;高拱坝仓面施工时空冲突分析与调整方法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7年05期
2 朱阳;;基于“SWOT”楼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2017年13期
3 俞慧刚;徐公芳;陈旭平;;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工学交替教学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4 田桂琴;;基于技工教育六大工作体系的教学管理研究[J];职业;2017年11期
5 聂勋伟;钟勤;;中职学校学生职业化培养途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10期
6 赵小东;;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管理文化重构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10期
7 庞广仪;陆一萍;;广西高职商贸类专业校企合作深化改革策略探讨[J];高教论坛;2017年03期
8 呼媛玲;;终身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运行模式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7年03期
9 肖昭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理性思考之对策和建议[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年02期
10 彭飞霞;;基于翻转理念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范式[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彬;;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09期
2 李卫华;;面向企业的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04期
3 熊励;孙友霞;蒋定福;刘文;;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4 余祖光;;先进工业文化进入职业院校校园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22期
5 金雁;;高职教育的文化支点:互动与融合的校企文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6 林晓英;周莹;;浅析酒店业与院校依赖——合作关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6期
7 王文槿;;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02期
8 张建平;胡振中;;基于4D技术的施工期建筑结构安全分析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S2期
9 王成方;;创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Z3期
10 边美玲;任建平;;包围盒碰撞检测技术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院工学结合教学实践掠影[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马宪亭;尹新爱;;关于工学结合模式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04期
3 陈云卿;实行新标准对环境和土工学专家的可能后果[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5期
4 ;中国高校专业一览表 工学类(一)[J];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07年04期
5 陈辉权;;无故敲钟[J];北方棋艺;1981年09期
6 ;百年工学 百尺竿头——祝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建校100周年[J];石油教育;2003年04期
7 丘文;李贵胜;;工学结合的案例、分析和若干思考[J];职教论坛;2006年17期
8 ;工学交替[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40期
9 王中军;;论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与学生创业就业教育[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3期
10 阳嫦美;肖化移;;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探究[J];职教通讯;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杰;;“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聂建波;;“工学结合”保障体系分析[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郭永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问题思考[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甘肃卷)[C];2013年
4 吴宪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落实“工学结合”理念[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沈明南;;工学结合与就业[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杨泽宇;;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卢勇威;;高职学生工学结合 实行“双考核”的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洁;张佳;;顶岗实习中的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9 徐志方;缪朝东;;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A];201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何玉宏;孙云志;;工学结合——研究现状与发展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肖志龙 江银银 本报记者 姚学文;“工学结合”让学生就业“零距离”[N];湖南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杨小续;“工学扶贫”甘肃行活动考察团前来我市考察[N];陇东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邹洁;我省“工学一体”试点启动[N];安徽经济报;2014年
4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院长 王胜利;对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型思考[N];天津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 王晶 通讯员 谭迎春;研讨工学结合深度发展[N];湖北日报;2008年
6 广东省惠州商业学校校长 党委书记 邓庆宁;职校推行工学结合须做好“三个结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记者 彭冰 通讯员 孙畅 王艳敏;“工学交替”培养新生代蓝领[N];工人日报;2013年
8 记者 田婷;“工学一体”就业就学试点启动[N];安徽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蒋夫尔;工学交替:“瓶颈”如何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徐友礼;工学交替,山区职校焕生机[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良胜;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2 张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政策异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秀梅;民办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钟守兵;工学结合模式下信息化服务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唐东存;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薛灵辉;工学结合下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李玲;论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政策保障[D];延安大学;2011年
9 杜芳;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金梅;广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的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46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74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