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探析——基于职业教育历史发展的审视
本文选题:职业教育 + 文化软实力 ; 参考:《职教论坛》2015年08期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强大后盾。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软实力是职业教育的精神性内隐存在,而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则是职业教育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审视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软实力内涵应该是国家或民族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认知与思想理念,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则是其表征文化。我国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存在发展困境:缺乏自身的特色理念文化;内外部动力机制不协调;职业教育文化发展途径缺乏有效性。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必须实现突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形成正确合理的职业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建设内外统一的动力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Abstract]:Cultural soft power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but also a strong backing of a country or n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duc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The soft pow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spiritual implicit exist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le the soft pow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soft pow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ooking a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soft power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cognition and ideology of the country or n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ampus cultur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ts symbolic culture. There are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ft pow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in our country: lack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 culture of ideas, incoord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dynamic mechanism, and lack of effectiveness of the way of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ft pow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ust be achieved: forming the correct and reason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a, build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unified motive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taking the human as the basis, developing the soft power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develop campus cultur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基金】:201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认识论研究”(编号:DJA130338),主持人:梁卿
【分类号】:G7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邹赞;;重估文化的位置——兼论新自由主义与文化研究的危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蒋旋新;;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理念和创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2年20期
3 韩美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多维阐释[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曦;;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文化品牌建设研究[J];学理论;2010年31期
2 何展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年11期
3 蒯正明;蒋苗苗;;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欧洲左翼政党发展的状况及其评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张鹏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与建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年03期
5 石国安;;当前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提升策略[J];考试周刊;2014年A5期
6 胡艺华;;长株潭文化融合的现实意义与对策思考[J];特区经济;2009年07期
7 张海燕;;基于产业结构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8 谢晓雪;;浅析我国职业技术学校之校园文化建设政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春选;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县域软实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传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国营;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孟娟;国家软实力视角下的法治文化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建立;和谐社会分配制度的价值取向[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耀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骆君;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莹;文化软实力及其哲学阐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余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探究[D];新疆大学;2012年
8 袁霖;文化软实力的哲学探究[D];长江大学;2012年
9 刘龙;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D];渤海大学;2013年
10 于学芝;科技志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3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节选)[J];江苏教育;2010年18期
2 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3 阙明坤;;面对经济危机大学生更需提高硬实力[J];教育与职业;2009年04期
4 王刚;黄一鸣;;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若干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胡军;;文化:软实力、硬实力及其相互关系[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7 袁贵仁;关于价值与需要关系的再思考[J];人文杂志;199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凤鸣;张树彬;;英语的泛滥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04期
2 胡键;;软实力建设:大国复兴的必由之路[J];社会观察;2007年11期
3 项久雨;;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时代价值意蕴[J];学习与实践;2008年12期
4 魏英莉;袁帅;;从北京奥运会看体育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舒盛芳;沈建华;郑雅来;;中国体育软实力建设成就及其战略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孙慧阳;;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建设[J];求索;2008年08期
7 罗军飞;彭跃花;;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的可行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Z1期
8 赵晖;;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新理念:高校软实力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颜志强;潘丽萍;;软实力与国家形象建设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韩美群;;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问题及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潘承烈;;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A];科技创辉煌——中国创新成果与学术精典[C];2011年
2 宋冬梅;许涛;;彰显多元地域文化特色 推进山东文化软实力建设[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3 叶成民;;浅谈县级环保部门软实力建设[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4 王一川;;文化符号与北京的世界城市软实力建设[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5 孙淼;;加快首都软实力建设,打造北京历史文化魅力之都[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6 刘永;;动漫产业与文化强省软实力建设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7 木开热木·阿布都;;论布依族文献古籍的抢救与保护[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叶慧 本报评论员;增强软实力 实现大跨越[N];丽水日报;2006年
2 张淑君;感受软实力建设的脉动[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邓亚萍;以奥运为契机,加强中国软实力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文化软实力建设需发挥优势扬长避短[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记者 钟荣华 陈巍;扎实推进软实力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N];台州日报;2006年
6 滁州市委 刘飞跃;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考[N];安徽日报;2007年
7 胡文龙邋王永臣;军事视角中的文化软实力[N];解放军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波;加速提升城市“软实力”[N];苏州日报;2007年
9 实习记者 吕鹏飞;软实力建设正当其时[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国防科大人文学院院长 刘戟锋;武谋文用与国家软实力建设[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阳;中国新闻传播的软实力构成及其创新[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火亮;北京奥运会视野下的中国软实力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彭跃花;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4 邢永亮;文化软实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1年
5 张露;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杨洁;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王伟苗;论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软实力建设[D];湘潭大学;2012年
8 王会芳;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路径探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刘利娟;加强贫困地区软实力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李合先;中国和平发展中的软实力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91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79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