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生态系统及协调发展路径
本文选题:高职教育 + 校企合作 ; 参考:《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摘要】:从生态学、系统论、可持续发展哲学思想的视角构建校企合作生态系统,有利于剖析与揭示校企合作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发现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参与主体、调节机制、外部环境,主要特征有复杂多样性、耗散结构性、动态适应性、协同进化性、特定时空性。现阶段应从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校企协同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对接、实施系统健康评价等四个方面来推动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system theory and philosoph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helpful to analyze and reveal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o find out and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cooperative ecosystem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are participation,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complex diversity, dissipative structure, dynamic adaptability, co-evolution and special space-time. At the present stage, we shoul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cooperative ecosystem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from four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perfecting the cooperative mechanism between the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promoting the deep docking of the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implementing the system health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4YJC880034) 2014年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苏教师〔2014〕23号)
【分类号】:G7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任佩瑜,张莉,宋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2 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3 刘建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2期
4 孙卫;肖红;原长弘;;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3期
5 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刍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6 丁金昌;童卫军;黄兆信;;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17期
7 徐永春;唐忠平;娄军委;;政府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功能定位和作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雷久相;;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要求[J];职教论坛;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谷波;;企业能力的熵特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梁冬冬;;校企合作办学运行机制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何福贵;张梅;;校企深度融合的五阶段职业化培养[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高丽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彭熠,和丕禅,李勇;我国企业组织冲突的原因思考及应对策略[J];商业研究;2003年06期
6 姚慧丽;冯俊文;;企业并购的熵定律与熵流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6期
7 宋华岭,金智新;科学方法论研究──组织复杂科学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葛秀华;;高职英语专业与商业特色街区“合作共赢”的实现途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刘妍;;企业耗散结构模型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10 陈锡宝;朱剑萍;;高职校企合作的核心价值与文化认同[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利前;肖海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初探[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2 陈至杰;陈建新;;基于社会熵增效应的和谐社会理论初探[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闫旭晖;;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组织管理本质研究——基于复杂系统演变的分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刘慧;;熵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分析[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5 姜向阳;;基于管理熵评价的中国零售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实证研究[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罗;;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一些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田启明;;基于三方联动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改革探索[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8 何雪峰;李大帅;韩双江;;基于熵、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内控失范与规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吕鸿江;;组织复杂性界定及测量的不同学派评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马跃如;程伟波;戴洁;;基于管理熵的薪酬管理系统演化模型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娟;适应性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翟丽丽;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德胜;创新型中小企业基因及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马千;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原继东;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的我国出版企业系统成长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张保林;基于CAS的产业集群形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许凤娟;基于管理熵的网络组织协调控制能力测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安沛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马丽娜;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企业集团性建模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驰;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成长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柳翠;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协调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蒋强;基于耗散结构论的企业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栾会玲;基于DEA的中小企业精益生产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9 黄显强;移动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赵鸿宇;高校知识产权收入探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佐民;《拜杜法案》与美国高校的科技商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孙卫平;李蕾;;基于校企合作型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初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邹群峰;;浅论政府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作用[J];成人教育;2008年03期
4 张中华;;美国政府、大学在科技成果商业化中的作用[J];财经政法资讯;2004年03期
5 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4年04期
6 张永兵;大学、企业、政府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互动作用——高校领导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培训考察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刘建龙;;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之现状分析[J];经济师;2008年09期
8 任佩瑜;论管理效率中再造组织的战略决策[J];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03期
9 雷久相;;高职校企合作的创新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10 雷久相;;加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2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温景文;[N];光明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树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内容的教学处理[J];生物学教学;2010年08期
2 谭家学;;精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J];中学生物教学;2010年11期
3 林菊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4年03期
4 詹楚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建议[J];科学教育;2008年05期
5 徐显明;;大学是一个生态系统[J];大学时代;2006年09期
6 苟玉花;;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题[J];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版);2008年11期
7 王健;;浅析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J];生物学教学;2011年12期
8 祝龙彪;;生态系统的能量[J];生物学教学;1986年01期
9 王绪琴;略论生态系统的五行结构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10 陈建成;;《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及其补偿与管理机制研究》述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瑛;孙振华;;人才生态系统揭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六君;;生态系统突变及其理论研究进展[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正春;安黎哲;王勋陵;;关于生态系统的“生态穴”模型[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X;;生态系统的预启动机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冯剑丰;;生态系统多稳态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柏智勇;章建文;;生态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7 覃开展;周全连;;关于建立生态系统价值“双值法”评估体系的探讨[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8 孙艳青;张海燕;王颖;;生态系统调节、保护功能的量化分析——以某高速公路生态验收调查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郑贵鸿;;石家庄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任海;唐小焱;彭少麟;;退化海岛生态系统的恢复[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生态系统恶化威胁人类健康[N];中国气象报;2000年
2 广东省鹤山市农信联社 彭立文;构建农信生态系统 实现共同联动发展[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4年
3 景爱;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4 记者 董映璧;俄开发出最优生态系统存在模型[N];科技日报;2006年
5 红尘 学红;生态系统恶化危及人类健康[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6 刘平;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N];中国信息报;2003年
7 记者 王俊鸣;“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正式启动[N];科技日报;2002年
8 刘恕;1360名科学家认为地球不“健康”[N];科技日报;2005年
9 何屹;地球已经处于危险边缘[N];科技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晓丽;生态系统可持续是生命延续的前提[N];辽宁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属峰;大型工程对长江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
2 关峻;复杂生态系统的无标度理论研究及其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陶金;中国耕地生态系统运行效应与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方显瑞;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陈洪全;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垦区生态系统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学真;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范学忠;崇明东滩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凤华;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蒋延玲;全球变化的中国北方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生态系统公益[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10 王翠;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金昌;复杂生态系统的广义信息熵理论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2 魏雅丽;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丁易;重庆黔江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生态系统管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党宏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师晓娟;兰州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与结果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辉;复杂生态系统的分形及动力学特性[D];天津大学;2007年
7 高雪娇;道路干扰下的生态系统空间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张向龙;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江腊沙;青藏铁路唐拉段建设对高寒生态系统影响及恢复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王俊;常德津市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69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869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