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厚植发展优势”背景下高职院校文科生科学精神的培育

发布时间:2018-06-10 11:02

  本文选题:高职院校 + 文科生 ; 参考:《职教通讯》2016年32期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厚植发展优势"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文科学生,应当"厚植文化发展优势"。如何厚植文化发展优势?高职院校文科学生如能多了解自然科学,更多的具备科学精神,那么其文科特质不但不会减少,还会使其文科学习和创造更具理性光芒。从实操能力、文艺素养、生活积累、社会认识、表现视角五个方面,分析科学精神对高职院校文科生厚植发展优势所起的作用;从文科课程教材内容的设置、班级环境的创设、活动态度的激励、操作精准度所占权重、毕业论文的学术标准五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文科课程融入科学精神的方法。
[Abstract]: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of "development advantage of thick planting", and the liberal arts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develop advantage of thick planting culture". How to develop the advantages of planting culture? If the liberal arts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learn more about natural science and have more scientific spirit, then their liberal arts characteristics will not be reduced, but will make their liberal arts study and create more rational ligh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scientific spirit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beral arts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practical ability, literary literacy, life accumulation, social cognition and performance perspective, from the setting up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liberal arts courses and the creation of class environment. The motivation of activity attitude, the weight of precision of operation, the academic standard of graduation thesis, and the methods of integrating the liberal arts course into the spirit of scie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2017年度立项课题资助项目“新型城镇化格局中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文化的统筹发展研究”
【分类号】:G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锡章;王书婷;;云水相生:百年中国文学与科学掠影[J];江汉论坛;2007年10期

2 王乾坤;;文学与科学理性[J];江汉论坛;2007年10期

3 王书婷;;“中国20世纪文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06期

4 魏家川;;科学与文学:从“两种文化”看文学的祛魅[J];文艺争鸣;2006年03期

5 胡亚敏;论文学与科技的联系和渗透[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李克;文学与科学——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理论再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爱群;;“厚植发展优势”背景下高职院校文科生科学精神的培育[J];职教通讯;2016年32期

2 唐松林;聂英栋;;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模式选择:批判、创新与辩证[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3 周进;;自然主义文学的多维哲学意蕴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4 周进;;杂糅与创新: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中的零度情感介入与自然性再现[J];名作欣赏;2011年09期

5 赵淑琴;;文学危机的勘验与网络文学的拯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6 刘知萌;;在路上——网络文学的文本反思[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张晓彬;;对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J];华章;2010年2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泽庆;徐悲鸿论艺术与科学[J];美术;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承业;呼唤科学精神[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李旭;论科学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性[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徐月欣;试论科学精神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孙玉忠;科学的真理溯求与科学精神[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5 王世赏;弘扬科学精神 发展科技事业[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6 黄炳线;关于加强培育研究生科学精神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黄留炎;加强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万秀华;素质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2期

9 艾靓;论科学精神的内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杨长春;对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探讨[J];青年探索;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祖甲;;科学精神刍议——科学理念门外谈之二[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春艳;张敬军;马萍;;论科学精神向现代人文思想的复归[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杨金山;;徐霞客与科学精神[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建峰;;弘扬科学精神应从科技界做起[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倪进科;;以人为本,开创科协工作的新局面——关于科协工作的几点思考[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6 孟庆龙;张雪胭;;试论装备人之科学精神[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7 彭清波;;通过物理学史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谢绍银;;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科学精神的培育[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9 于祺明;;在“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中应当坚定发扬科学精神[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邬晓燕;;当代文化危机和科学精神的融入[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秦元海;论科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6年

2 蒋道平;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之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乔延鹏;自由、理性与创新[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家德;科学精神:科学发展观之魂[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于鸿;论科学精神及其在文化转型的意义[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3 唐淑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周威宇;论当前我国技术精神的缺失及培养[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丁婵娟;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D];东北大学;2013年

6 齐惠娟;论当代我国民众科学精神的培育[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7 曹远明;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D];中南大学;2008年

8 姜静;基于科学史教育的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9 孙定建;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科学精神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牛子宏;论毛泽东的科学精神[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02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002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1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