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与教育体系融合的策略研究——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6-17 03:07

  本文选题:职业教育 + 教育体系 ; 参考:《职教论坛》2015年10期


【摘要】:职业教育与教育体系融合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于它的研究和实践仍未取得进展。职业教育与教育体系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通过确立目标、顶层设计、政策保障、建立渠道和创新组织形式等途径来完成。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constructi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However, no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its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system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needs to be accomplished by establishing goals, top-level design, policy guarantee, establishing channels and innovating organizational forms.
【作者单位】: 淄博职业学院;
【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集团促进区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3GG222),主持人:张成涛
【分类号】:G71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2 刘晖;汤晓蒙;;试论各级各类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时序[J];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3 莫丽娟;袁桂林;;普职分殊:研究普职规模结构的逻辑起点[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5期

4 国际教育信息跟踪与研究课题组;韩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5期

5 张晓明;美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J];外国教育研究;1995年06期

6 关晶;李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边界与维度[J];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01期

7 尹力;;是“具体落实”还是“选择性移植”——《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解读[J];教育学报;2013年06期

8 曹晔;刘宏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及需处理好的重要关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亮;;行业特色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5期

2 王孟钧;刘慧;张镇森;陆洋;;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网络协同要素与协同机制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12期

3 祁艳朝;;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提升高校创新能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1期

4 王喜雪;;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钟荣丙;;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年02期

6 郭晓立;洪诗鸿;沈滢;;吉林省产学研合作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俞乐;刘拥海;崔铁成;;新升地方高校强化协同创新的挑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3年03期

8 陈搏;;社会知识管理促进协同创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宫淑燕;夏维力;;产业集群与生态文化协同创新关系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史万兵;李广海;;协同创新与博士后培养模式的重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俊青;许益波;;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法律问题刍议[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寒;胡宗彪;李正风;;研发项目对中国大学技术转让合同影响的实证研究——以985工程高校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路春婷;张春博;丁X;;协同创新组织的动力机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潘锡杨;;协同创新中心管理体制机制探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于娱;施琴芬;;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微分对策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6 邵景峰;王进富;马晓红;吴生;刘勇;;基于数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动力优化[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7 胡涌哲;王海云;;高校科协创新发展新动向——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A];全国高校科协发展论坛(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8 张敬文;谢翔;;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机理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9 ;基于协同创新的外语院校科研创新能力与模式研究[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程平;黎明;;基于协同创新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第七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任宗强;基于创新网络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毛德智;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孙艳;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研发模型及其群体协作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周来新;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6 赵秀丽;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张滨楠;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存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张在群;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晓平;基于动态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琼妮;网络环境下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模式与机制及政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媛;韩国终身教育法制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D];山西大学;2011年

2 何艳;上海市综合高中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曦;美国中等教育综合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秀兰;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李贤淑;韩国高校终身教育研究及启示[D];延边大学;2010年

6 陈晓蔚;中、日、韩终身教育法律法规内容的比较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王智勇;论韩国终身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及其启示[D];鲁东大学;2012年

8 王丽华;基于创新集聚的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荣春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邢黎黎;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合作创新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赵凌燕;;英国:家庭贫困学生将再次面临教育分流[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3 余雅风;;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檀传宝;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论价值与教育中的价值问题[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5 方长春;家庭背景与教育分流 教育分流过程中的非学业性因素分析[J];社会;2005年04期

6 徐国庆;;工作知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发的新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1期

7 叶澜;“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理论纲要[J];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02期

8 李宝山,钱明辉;论知识增值机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国际教育信息跟踪与研究课题组;韩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曹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远清;;加快建设高水平的高等理科教育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1期

2 林晓昌;;科技强滇: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J];今日中国论坛;2011年04期

3 刘根凤;德国教育体系特点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02期

4 ;巴基斯坦的教育体系简况[J];南亚研究季刊;1995年02期

5 利泽特·阿尔瓦雷斯;芬兰教育体系受全球关注[J];小读者;2005年01期

6 龚晖 ,郑蓉 ,程志宏;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方案教学[J];早期教育;2005年08期

7 程水木;万清华;;学校要建立和谐教育体系[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6年03期

8 李文明;;立体教育体系成就每一位学生[J];辅导员;2012年30期

9 黄彩明;;开发儒雅教育体系,培育儒雅新人[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3年04期

10 欧阳志远;建设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J];科技导报;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家荣;;论云南渔业教育体系的构建[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2 刘振英;;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体系的理论审视[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仰书纲;;打破“急功近利”文化约束,创建适应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刘学谦;吴家琳;商执娜;;影响新时期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构建的因素分析——以广东为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孙伟;;农业院校“双创”教育体系之构建[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彭玉昆;;构建开放的阳光教育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7 陆静蕾;;用音乐点燃创新的火花——谈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8 张丽;李延忠;杨印生;;中国式可持续农业机械化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考[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张丽;张文梅;舒坤良;杨印生;;中国式可持续农业机械化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考[A];农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亚男;;谈适应时代发展的校园环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王琦 迟立峰;哈工大构建网上思想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00年

2 晓丽;未来教育体系面向绩效最佳[N];国际商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庆环;中国教育体系与世界一流差距在哪?[N];光明日报;2011年

4 记者 戴娟 张莎;将早教纳入公共教育体系[N];重庆日报;2013年

5 王胜今;教育体系如何适应变化的世界[N];光明日报;2013年

6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董奇;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价值自觉与价值追求[N];光明日报;2014年

7 沈金生 记者 陈志国;建立“五彩边防线”教育体系[N];边防警察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张鲁;山东立体化教育体系增强受援地发展[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9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赵为粮;中国梦主题教育应融入教育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3年

10 记者 羽臻;更好地发挥教育体系中的特色与优势[N];青海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博闻;教育体系的内在断裂与衔接[D];山东大学;2012年

2 孙丁楠;文科院系大学生分阶段目标教育体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晓莉;论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苗静;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林海;到底是谁家的孩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29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029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2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