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的的二元取向及其融合趋向
本文选题:高等职业教育 + 人才培养目的 ; 参考:《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01期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的呈现"能力本位"与"人本导向"的二元取向。"能力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的主导理念,强调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本导向"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倡导高职教育不能只局限于狭隘的"能力教育",应该实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统一。正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满足"职业性"与"教育性"的双重目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二者的融合问题,将成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亟待研究的课题。
[Abstract]: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presents the two yuan orientation of "ability standard" and "humanistic orientation". "Ability standard" is the leading idea of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emphasizes the servic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 for the docking of the labor market; "humanistic orientation" i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dvocate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be limited to the narrow "ability education", it should realize the unity of ability and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based on the dual purpose of satisfying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educ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persons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morality will become a lesson to be studied in the fu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uestion.
【作者单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基金】:2014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融合培育研究》(EJA140373)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预研项目《构建适应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践研究》(KYQD14033),主持人:薛栋
【分类号】:G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2 崔清源;;社会本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导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3 张少兰;;生态人文主义:职业人文教育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4 王敏勤;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职业教育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5 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理想与现实[J];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6 文静;薛栋;;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7 薛栋;;三元驱动模式:职业教育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体系结构[J];教育与职业;2013年36期
8 周伟铭;;高职人文教育回归本源探讨[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9 杨金土;;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1期
10 邓志伟;;21世纪世界职业教育的方向——兼对能力本位的职教体系的质疑[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国忠;;从生态学到哲学与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钱皓;;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实现学科生命价值——谈中职语文学科的有效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3 支运波;;杜威的生态审美思想[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4 魏建华;;偶然性与哲学问题的现代转向——以杜威偶然性思想为基础[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5 丁容仪,李春旺,陈瑞阳;对加入WTO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6 朱光明;陈向明;;教育叙述探究与现象学研究之比较——以康纳利的叙述探究与范梅南的现象学研究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7 王玉扩;张献辉;王爽;李会增;;素质本位下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材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高来源;;经验:一种新的实践基础——对杜威经验理论的一种实践性解读[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9 袁铁武;;浅析素质本位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整合[J];才智;2010年14期
10 邵青青;;1+1=0到1+1=2的转变——高校辅导员工作手记[J];才智;2010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晓欣;;公私之辩——基于个人与社会关系视角的普遍叙事[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潘希鸣;;延拓科技的语言——新媒体时代下科技馆的发展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秀艳;真理观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11年
6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澜;伍德罗·威尔逊社会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思瑜;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菊凤;以人为本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郭晓艳;教育叙事文本的分析与解读[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朝晖;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文化危机与重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迎环;人之解放——杜威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旨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郝凤羽;杜威的经验审美观[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丹;试论胡适实验主义治学方法的演化及成就[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9 赵玲莉;数字化时代下艺术审美泛化趋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公绪姣;我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与理性回归[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伟平;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当前职教发展中的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2 肖兴志;韩超;赵文霞;邓菁;齐鹰飞;曹志来;郭晓丹;万丛颖;李姝;王建林;王岭;王雅洁;李少林;;发展战略、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8期
3 姜大源;德国500名科学家和教育家论未来知识社会里的知识与教育[J];德国研究;2000年01期
4 高瑞泉 ,袁进 ,张汝伦 ,李天纲;人文精神寻踪[J];读书;1994年04期
5 李慎之;二十一世纪的忧思[J];读书;1996年04期
6 李迎新;;“精神成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法[J];发展;2008年08期
7 周允;;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精神成人”[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关晶;;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9 M·L·戈德斯密德;展望新世纪高等教育:理论学习与职业生涯的中介[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10 邹诗鹏;人文教育怎样才能成为“做人之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敏;浅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动因[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刘俊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学校大计 教师为本[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聂嘉恩,蔡佩仪,赵美英;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孙蔚;关于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思考[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赵志宏;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搞好高等职业教育[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李筠,王纪;浅谈高等职业教育[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王娜;;浅议高等职业教育在入世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02期
9 王林;;高等职业教育投资效益的经济学分析[J];教学研究;2001年04期
10 邓岳敏;;浅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加斌;;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2 徐文亮;;云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探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孟丽涛;李庆芹;;改革开放30年,云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卢勤;宋国庆;孙连杰;;更新教学理念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5 刘源;;农林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探索与实践[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周罗;;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一些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庞敦之;钟泽圣;鹿林;姚辉波;张波;张森;鞠秋文;刘来平;;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趋势与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周燕;;如何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师队伍的建设[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易元祥;;21世纪中国大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对策研究》第五分课题组;;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及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安;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N];安康日报;2005年
2 教育部副部长 周济;“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N];光明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朱振国 通讯员 张旭东;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持续健康发展[N];光明日报;2003年
4 傅国珍;抓住机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N];贵州政协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郑建文 实习生 卢兆欣;重视高等职业教育[N];南通日报;2005年
6 宋金萍;办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N];新华日报;2004年
7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王保华 从春侠 黄永军 张虹;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李云平;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工作亟须加强[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靳宝栓;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N];光明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刘熙;云南高等职业教育获外国优惠贷款[N];云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良斋;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杜安国;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3 易元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王振如;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乔佩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熊健民;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与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付雪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俊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严海鹰;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涛;高等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贾全华;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及营销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付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卢聪;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D];西藏大学;2009年
8 袁江顺;基于“两型社会”背景下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丛珊珊;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忠志;云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9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02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