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职学校创建学习型班级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30 19:58

  本文选题:学习型组织 + 学习型班级 ; 参考:《鲁东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学习型组织”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佛睿思特于1965年在《企业新的设计》一文中首先提出,1990年,佛睿思特的学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以解决企业不能持久发展和兴盛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和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热潮。 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展、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成了人必备的能力,不具备这种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将很快被社会淘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班级作为培养学生的最基层组织系统,必须具备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毋容置疑,建设学习型班级是最佳选择。 笔者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发现在传统意义上的中职班级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班级管理权威化现象严重,民主化水平有待于提高;班级管理内容片面化;班级管理方法简单化;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主观化等等。 基于对目前中职班级管理现状的分析,笔者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班级的基本管理策略:优化人力资源,建设学习型班主任队伍;鼓励学生自我超越,激发学习型班级发展的内驱力;建立班级共同愿景,促进班级和学生共同成长;创建新的学习机制,实施团队合作学习;实施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改善心智模式,提倡系统思考。 笔者认为,学习型班级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管理者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理智工作,使每个学生在其中享受到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快乐,使个人和班级共同成长,让生命因“学习”更精彩。
[Abstract]:"Learning Organization" was first proposed in 1965 in New Enterprise Design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ofessor Ferritt, a famous American management scientist, in 1990. Professor Peter Sangi, a management guru at MIT, USA, published the Fifth practic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which puts forward five disciplines of learning-organization-systematic thinking. Self-transcendence, building a shared vision,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and group 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 that companies cannot sustain and thrive,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human society has stepped into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speed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renewal is getting faster and faster, lifelong learning has become a necessary ability.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who do not have this ability will soon be eliminated by society. The report of the 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of "forming a learning society of all people and lifelong learning and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Class, as the most basic organization system, must have the ability to cultivate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course of class management, how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have the ability of lifelong learning is the best choice.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lasses: the phenomenon of class management authority is serious, the level of democratiz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content of class management is one-sided; The class management method is simplified, the class teacher's evaluation to the student is subjective and so 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ass management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creating learning class by using the theory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optimizing human resources, building the team of class teachers of learning type,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surpass themselves, To stimulate the inner dr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ing class, to establish the common vision of the class, to promote the mutual growth of the class and the students, to create a new learning mechanism, to implement the team cooperation learning, to carry out autonomous management and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autonomous management. Improve the mental model and promote systematic thinking.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class is a long-term process, which needs the education manager to constantly reflect, summarize and work rationally, so that every student can enjoy the happi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class, and make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lass grow together. Let life because of "learning" more exciting.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3 朱琳;学习化社区的构建策略及政策措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4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5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6 李红波,张雪怡;《心理卫生》网络学习社区的重建[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7 张丽艳,孙邵立;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郝贵生;对“学习”本质的哲学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惠芳;;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创新学习之我见[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3 王三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4 何炜虎;;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吴桂仙;;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王传莲;;《小学生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罗莲;;浅谈班主任如何营造班级的良好学习环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王开良;耿琼华;;浅谈数学“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9 车桂玲;;浅谈英语学习中独立性学习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启东市紫薇小学 杨森森;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探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无锡市东亭中学 周小伟;课题学习——为数学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6 冯志阳;用管理手段应对学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永安市曹远学区 廖应莲;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N];三明日报;2008年

8 巢湖日报社党组书记 总编辑 杨睿;谈学习与思考[N];巢湖日报;2008年

9 陈贞彬;泰山铝业党总支让理论中心组学习“活”起来[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张家洼街道成技校 宋敏芳;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莱芜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敏;国外终身学习政策推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慧;学习支持问题库的设计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红娟;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研究性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10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86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086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0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