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策略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
[Abstract]: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and the continuous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chool-age students, the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 market is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I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t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oday's fierce competition, they must work out their own marketing strategies on the basis of recognizing the current market form an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marketing theor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not only been confined to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such as school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hospitals, charities and other non-profit institutions and other public institutions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competition. Also began to use marketing theory to guide their business practice. But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of our country introduces the marketing idea later, especially the marketing work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still basically in the exploration stag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student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Unable to provide satisfactory services to students and parents, neglecting their own connotation and brand building. These problem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lack of marketing concep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irst analyze their macro and micro environment and the personality and needs of their target customers-then apply the 7p theory in service marketing to improve their school running service quality. These improvements mainly include: changing the teaching training model to student-centered;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erfecting the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guidance system and using 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enhance the experi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service. Simplify the service flow; adopt more flexibl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tuition fees; publicize the school to students and parents through word-of-mouth, software and hardware display on campus, and establish a wide range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 a word, the application of marketing strategy can promo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provide more value to customers and improve customer satisfa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recogni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whole society. Finally, better serv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4;G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康;;从大学理念的视角解读高等职业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金继刚;;高职院校品牌逻辑与塑造途径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6期
3 汪葆桉;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戴勇,承剑芬;高职教育与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职教通讯;2003年09期
5 游富相;;改进高职教学 驱动毕业生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4年20期
6 钟兴;;当下广西高职院校发展滞后存在问题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9年08期
7 党莉;张虹;田艳花;;浅析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园文化[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8 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9 王友明;高等职业教育应准确定位[J];职教论坛;2002年24期
10 陈玉华;略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2 李刚;杨轶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3 宋士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李晴;;实施院校研究 拓展高职教育发展空间[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宪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落实“工学结合”理念[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李晓军;黄克孝;;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海;;借鉴“在工作场所学习”,完善实践教学——随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青年干部团赴澳大利亚研修报告[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陈树才;;关于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讨论[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郭贺彬;衣芳;;谈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红英;不再让学历决定一切[N];中国人事报;2005年
2 记者 赖红英;广东公开招聘高职院校特聘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米小燕 记者 陈磊;我市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N];重庆日报;2008年
4 记者 秦小艳 通讯员 韩树林 杨东铭;深职院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N];深圳特区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彦;打造高职院校排头兵[N];黑龙江日报;2009年
6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志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促进海南高职院校内涵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王维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面临成长困惑[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张秀霞 吴洪林;全面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N];消费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蒋雪艳;济南职业学院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N];济南日报;2011年
10 郝卫江;高考:高职院校亦可是首选[N];中国妇女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宇轩;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6 邓宏宝;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嘉禄;山西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罗荣丰;湖南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咏梅;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塑造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卫振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5 郑爱芳;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小军;江苏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张立言;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8 刘作朋;高职教师专业化问题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9 张拥华;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的创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秦英;我国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51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15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