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ESP课堂倦怠情绪改善的多模态话语设计研究
[Abstract]:The causes of students' burnout in 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Special purpose English) classroom are diverse, and the main reasons are lack of clear learning goal, lack of motivation, weariness and inefficiency of classroom learning, etc.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classroom burnout through multimodal discourse design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By using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this paper aims to focus on students' learning emotions and to comple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aning potential" and the "meaning re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find out the basic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students' classroom burnout. A data survey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second graders with severe burnout mood. The contents of the survey covered five areas of discourse design including learning goals, learning context, learning resourc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role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is the lack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design in class, and the teachers' multi-mod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the core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design". Therefore, teachers can improve students' classroom burnout through multimodal discourse design. Through classroom observation, this study finds that teachers can "design" on the two dimensions of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emotion and integrating effective modal resources to construct meaning. On the one hand, students'"experiential" design regulates students' attention, bad emo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y choose a combination of communication modal resources to emphasize the visual modal design of students. The attraction and validity of design ar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design. Through multi-modal discourse design, teachers can improve students' classroom burnout, promote students' discourse reconstruction, and help to cultivate students' multi-mod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瑞;;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新动态[J];许昌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白美娴;;人-机-人交流中符号模态选择及其意义整合——以多模态语篇博客网页分析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李毅;石磊;;教学中的多模态隐喻——应用隐喻研究的新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3期
4 谢竞贤;董剑桥;;论多媒体与多模态条件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6期
5 胡壮麟;;多模态小品的问世与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4期
6 丁薇;;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与大学生的多元表达能力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刘娟;;多模态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设计与效果研究[J];海外英语;2011年04期
8 张丽;张志敏;;多模态视角下诗画语篇解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张小彩;刘陈艳;;多模态语篇分析视角下的视听说教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曾庆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模态性及其作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爱东;谷珍;杨燕平;白鹤;;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及效果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2 张霄军;;多模态语料库:抢救濒危语言的有效途径[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夏凡;王宏;;多模态情感数据标注方法与实现[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4 赵贤;;多模态基底系统性质研究[A];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友安;胡云安;周绍磊;;Hammerstein系统的多模态模型及其两步辨识法[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钟若飞;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SZ-4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处理与应用评价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康志峰;;口译中多模态的AA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俊辉;李文政;李学军;;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医疗设计与肿瘤精确治疗[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9 孟祥亮;史元春;杨欣;;基于分层原语的多模态输入统一访问接口[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在SZ-4飞船模拟验证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刘垠;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罗绵卫 王建成;中国航天科工高分专项实现零突破[N];中国航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静;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事件监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侯涛;多信息融合滤波的多模态智能控制在高速列车速度控制中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3 聂为之;多模态媒体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刘鹏;慢性伤口光学仿体的多尺度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宝磊;多元优化过程记忆算法及动静条件下多模态寻优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7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逯波;多模态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谭帅;多模态过程统计建模及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10 王洋;多模态图像检索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迪;计划生育宣传画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2 宋康利;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仲丽娜;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4 欧阳素珍;多模态输入对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邓林霞;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丹彤;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的家用空气净化器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钟帆;平面环保公益广告的多模态隐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郭浩东;普适计算环境下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活动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张瀚之;基于多模态特征的人体运动识别系统[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马林涓;《今日中国》封面构图意义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24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32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