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9-06-03 17:04
【摘要】:借鉴国际科技合作评价的研究成果,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广度、深度、持续度和有效度的四维度分析概念模型。结合我国政策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要求,建立校企合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四维评价模型对广州、中山两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进行实证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广州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水平优于中山,但两市均处于一般水平之上,结论与两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职业教育水平相符。因此,此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是适用且有效的。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evaluation, a four-dimensional analysis conceptual model based on the breadth, depth, sustain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our policy f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established.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Guangzhou and Zhongshan by using the four-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Guangzhou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in Zhongshan, but both cities are above the general level. The conclu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two cities.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this example proves that the model is applicable and effective.
【作者单位】: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政府有效介入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JA120081)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广东省18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3jk283)研究成果
【分类号】:G7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云志;何玉宏;;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30期

2 尚豫新;尚会心;;新疆高校校企合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视角(上);2012年05期

3 卢晓宁;;中职校企合作现状调查——以浙江省为例[J];教育与职业;2013年25期

4 童云飞;刘桂林;黄雪峰;唐进诚;;地方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调查与建议——以嘉兴市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5 严新乔;;推进校企合作 服务区域经济——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调查报告[J];中等职业教育;2008年16期

6 王伟;冯树清;;东中西部7所财经类高职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研究[J];职教论坛;2012年09期

7 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04期

8 王锁荣;朱仁良;;对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2008年06期

9 李敏;;河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调查报告[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梦学;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云肖;陈宁;;高职院校更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J];大家;2010年16期

2 邢俊鑫;;职业教育计算机软件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初探[J];福建电脑;2009年12期

3 汤川;汤毅平;;德国工学结合途径与我国2+1途径的比较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宋专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李海;;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无缝对接长效机制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陈多多;;多形式合作、多方位互动、深层次延伸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梁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1年09期

8 谢登斌;韩伟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视点——企校共建冠名班的多维透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李俊飞;;商贸类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的挑战与对策[J];高职论丛;2010年04期

10 王芳;倪勇;任聪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金红;卢卓;;物流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A];第六届广东流通学术峰会暨“珠江三角洲流通业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2 王效范;;关于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几点思考[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亓俊国;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路亚洲;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农业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张雪丽;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单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江奇;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懿清;校企合作“双师型”团队建设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兵;保定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3 张卫东;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转化就业控制措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韦士源;中职生学习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困境与对策探讨[D];西南大学;2009年

6 陈玲;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翠华;高职院校与企业伙伴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芳芳;经济学视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杰;秦皇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

10 郑新悦;中国古代艺徒制与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宪奇;目前国际科技合作的基本走势[J];安徽科技;2001年08期

2 张序强,张桂兰;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影响要素变化研究[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3 杨栩;;基于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4 徐世伟;李挺;;校企合作背景下实习教学的机制创新与实践——以重庆工商大学管理类专业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7期

5 沈道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即将召开[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孙云志;何玉宏;;工作本位学习与学校本位学习的整合[J];成人教育;2009年01期

7 冯树清;田书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研究述评[J];成人教育;2011年09期

8 顾林生 ,小林佳子 ,吕苑苑;日本国际减灾合作新动向——第二届联合国减灾大会侧记[J];城市与减灾;2005年03期

9 童庆禧;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之刍议[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4期

10 马荣华,黄杏元,蒲英霞;数字地球时代“3S”集成的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志刚;战略联盟的企业文化效应[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焕文;生活方式指标体系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尹莉;;新的发展观与绿色GDP指标体系[J];未来与发展;2004年05期

3 黄建;构建毕业生就业指标体系[J];中国统计;2005年01期

4 熊明;刘晖;;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理论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8期

5 李海燕;刘晖;;教育指标体系:国际比较与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6 许建钺;傅雄烈;;简化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6年04期

7 刘维清;建立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J];体育与科学;1987年01期

8 魏双凤;;论综观经济效益及其指标体系[J];科学·经济·社会;1987年04期

9 朱普章;;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7年02期

10 杜文艺;对完善石油工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几点看法[J];大庆社会科学;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伟;兰亚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立综合化的信息指标体系[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2 孙士超;;构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A];2013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何爱国;;现代性与本土性交融: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演化、特点与反思[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4 朱庆芳;;从指标体系看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陶平;;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邢彦;孙钰;;高速公路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津滨高速公路为例[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7 王德伟;;高新技术产品中科技含量的指标体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张运平;;小康生活质量评估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振华;岑晏青;王伟;;行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10 刘家彦;;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思考[A];贵州省生态立省研究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李怀今;市民将从指标体系中受益[N];深圳商报;2007年

2 特派记者 方兴业;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具推广意义[N];深圳特区报;2007年

3 记者 叶晓滨 李舒瑜;深圳正式出台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N];深圳特区报;2007年

4 薛晓毅;建立新农村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N];延安日报;2006年

5 省保险学会秘书长 李玲;建立实现小康社会保险保障指标体系[N];福建日报;2009年

6 记者 徐瑞哲;上海发布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N];解放日报;2009年

7 记者吴婷 通讯员李亚楠;“中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城市指标体系”发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胡爱民;湖北 反腐倡廉建设形势评价有了指标体系[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幸福广东指标体系越辩越明[N];南方日报;2011年

10 广东商学院教授 林洪;理解幸福指标体系应该明晰几个问题[N];南方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德峰;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D];苏州大学;2008年

2 朱军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及政策保障[D];复旦大学;2004年

3 姜涛;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远远;基于粗糙集的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顾晓薇;国家环境压力指标体系及减量化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7 李海华;矿建剥离工程评标决策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雪明;经济国力的国际比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刘红;中国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鸿凌;我国民生指标体系构建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黎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吕祥永;中国社会和谐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6年

4 路依婷;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刘孝文;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岑晓倩;石油企业班组安全氛围测量指标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7 成程;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王磊;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基本要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玉霞;军队临床医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10 杨菁;科技型城市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92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492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1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