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19-08-16 11:32
【摘要】:行业协会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桥梁,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行业协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中国要搞好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就必须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分析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探讨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重点推荐"行业学院"——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图文】:

工学交替,产业园,电子商务


动或相关工作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专业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定期调查企业电子商务岗位及人才需求情况,形成调研分析报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电子商务岗位需求分析会,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及时优化专业定位,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电子商务行业学院,凭借良好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采用“两园三阶段”组织工学交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即“双核”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如图2所示。图2“两园三阶段”工学交替“两园”,即校内电子商务实践园和校外的电子商务产业园。校内电子商务实践园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及企业实践园,主要功能是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并组织生产性实训和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包括互联网商贸实训基地和企业经营管理实训基地。企业实践园即“校中园”,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入企业特定部门、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项目等进校园运作,并承担学生的实习任务。校外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即深圳市主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实习实训基地和电子商务行业学院的产业园校区(即“园中校”),主要功能是开展岗位职业训练课程教学,进行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三阶段”,是指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工学交替。第1阶段,侧重专业基础知识,利用校内多媒体教室和公共机房等场所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并完成课内实践项目和专业基本技能集中实训。第2阶段,侧重培养专业核心技能。主要利用校内的电子商务实践园和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专业课程或订单班课程教学,期间学生完成校内虚拟实训项目训练,期末利用“生产实训月”组织完成校内企业

工学交替,产业园,电子商务


动或相关工作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专业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定期调查企业电子商务岗位及人才需求情况,形成调研分析报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电子商务岗位需求分析会,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及时优化专业定位,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电子商务行业学院,凭借良好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采用“两园三阶段”组织工学交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即“双核”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如图2所示。图2“两园三阶段”工学交替“两园”,即校内电子商务实践园和校外的电子商务产业园。校内电子商务实践园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及企业实践园,主要功能是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并组织生产性实训和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包括互联网商贸实训基地和企业经营管理实训基地。企业实践园即“校中园”,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入企业特定部门、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项目等进校园运作,并承担学生的实习任务。校外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即深圳市主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实习实训基地和电子商务行业学院的产业园校区(即“园中校”),主要功能是开展岗位职业训练课程教学,进行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三阶段”,是指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工学交替。第1阶段,侧重专业基础知识,利用校内多媒体教室和公共机房等场所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并完成课内实践项目和专业基本技能集中实训。第2阶段,侧重培养专业核心技能。主要利用校内的电子商务实践园和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专业课程或订单班课程教学,,期间学生完成校内虚拟实训项目训练,期末利用“生产实训月”组织完成校内企业
【作者单位】: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学院;
【基金】: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重大招标课题“高职商业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探索与实践”(ybzz4076),主持人:邓志新
【分类号】:G7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俊;梁师俊;;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途径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孔原;;基于校协合作的高职产教融合机制路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明惠;陈周钦;卢晓春;胡昌送;;基于行业共建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探索——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探索;2009年05期

2 陈京京;刘艳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1年05期

3 揭育通;;高职教育水乳交融的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4 许秀林;;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困境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5 童卫军;;依托行业 产学结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朱闻亚;方锦明;;行业协会、企业及高职院校联办专业的研究与实践——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08年22期

7 孙诚;牟信妮;郝晓秀;;“校会合作、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天津职业大学印刷工程系产学研实践为例[J];职教论坛;2011年3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明舟;中职专业设置的几项原则[J];职教论坛;2003年18期

2 马天芳;;职业女校社区管理专业特色管窥[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魏红光;潘嘉敏;;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4 ;大学专业设置应从专业及学校实际出发[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07期

5 黄景容;;专业设置与“三度一书”[J];中国培训;2011年11期

6 周亚弟;试论新专业设置中的矛盾和对策[J];职教论坛;1994年05期

7 唐依民;高等院校专业设置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1997年02期

8 侯文华,管德明;高校专业改造之我见[J];南通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9 陈太平;学科与专业的发展与建设[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年04期

10 张清;邹军华;熊健民;;湖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走“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立足优势、特色取胜”的专业打造之路[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天平;;高校专业拓宽的原则探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马永霞;姜兴健;;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姜大源;;关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理论思考[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利红;;强专业 重合作 铸品质[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6 楚琼湘;;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的策略分析[A];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优秀交流论文集[C];2013年

7 唐文山;;积极调整农牧专业设置,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建华;;专业柔性化运作 课程菜单式配置 教学分层次实施[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焕波;;浅谈校企合作-“专业工作室”实施规划方案[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10 翁国玲;;浅谈高职学院涉海专业设置[A];改革创新不停步,攻坚克难促发展——2013年“苏浙闽粤桂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专业是高职发展的试金石[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于霏;新专业不是挂块牌子就能“开张”[N];工人日报;2014年

3 刘志江;旅游专业设置要以需求为导向[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孙立群;让“专业设置”有的放矢[N];浙江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选择专业:高考生的又一场“战斗”[N];光明日报;2007年

6 唐卫民;地方高校应实现专业转型[N];光明日报;2007年

7 葛剑雄;大学专业设置不应强求一律[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熊彦清;传统文化领域成高校新增热门专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高利兵;从规范专业设置做起[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未名;村官专业需谨慎前行[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婷;产业升级背景下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2 王恒;大学延伸专业学生感知质量对满意度及行为意向相关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胡亚萍;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何秋萍;福建省“3+2”模式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宏;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静;市场经济下高校专业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7 叶青;社会需求导向的大学专业设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丁永香;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刘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晓晓;高等院校新专业的设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7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527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e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