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生态教育研究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而生态教育是生态文明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显现。伴随着治理全球生态危机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声,生态教育必须具备全新的观念并口内容:重视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养;构建生态教育课程体系;树立“生态人”的培养目标。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为了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生态教育必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教育;生态人
[作者简介]杨克涛,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陈敬佑,原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临安311300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180-06
18世纪末叶,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从此,人类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兴旺。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在享受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愈来愈多地感受到其所带来的困境与焦虑。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众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公害”事件频频发生,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令世人震惊。而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构成了严重挑战。如果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只是生态文明的理念与雏形,那么十七大报告中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说明我党已经意识到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
人类文明的发展依次经历了采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已表现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特征。学者申曙光在《21世纪——生态文明的世纪》中提到:“现代社会是工业社会,但生态文明已经出现萌芽,萌芽中的生态文明已经显示强大的生命力”,“生态文明必将取代工业文明”。一般认为,生态文明是在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科学的生态发展意识和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它将人类的发展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以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为中心,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倡导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之所以产生生态环境问题,除了客观原因外,根本原因还是出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上。自工业化时代以来,以人类物质利益为中心的人类发展思想就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正是这种绝对化、单一化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全球范围内严重的生态危机。
1、低碳经济:以生态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文明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以损害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其基本特点就是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所以,这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此,要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框架,摆脱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老路,人类必须走一条全员共享的、新型的经济发展之路。那就是从维护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清洁生产模式,而生活方式就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而这也正是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一般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不但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温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以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
2、生态文明:我国实施新型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在“低碳经济”这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带动下,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我国实施新型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社会是新形势下对我国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既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又是中华民族崛起和繁荣的重要途径。“我们不应当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停止现代化的脚步;也不应当把建设生态文明只是视为将来要做的事情;更不应当像发达工业国家那样,把现代化所造成的破坏自然环境等种种负面效应转嫁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去,让他人为我们承受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我们能够实施的战略是推行以生态导向的新型现代化”。
在理论上,以生态导向的新型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们需要把关于新型现代化的一系列思想加以总结提升,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武装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头脑,提高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在实践上,以生态导向的新型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维护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新举措,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方向,尤其是目前这个阶段,新型现代化的建设应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此,中华民族将以创造性的生态实践,以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引领世界的未来,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也将具有重大影响和借鉴意义。
总之,生态文明摈弃了以往文明形态“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足点,以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把人类和环境、社会发展融合在了一起。这就从一个新的角度把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二、生态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新趋向
1、生态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文明的进化与发展,离不开教育。而生态文明的兴起,既丰富扩展了教育的内容,又对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对于教育价值观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与思考,另一方面如何使现代教育顺应生态文明的发展潮流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崭新课题。
随着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教育危机”的风暴席卷全球。1968年,国际教育计划研究所(IIEP)第一任所长菲利普·库姆斯 转贴于
本文编号:2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