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教育—提高全社会经济素质的重要途径
摘 要 从三个方面阐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许多方面越来越与经济环境不相协调,甚至已成为阻碍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致命障碍。这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出现的瓶颈,要想在极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有相适应的宏观策略和措施外,最根本的是要求全社会公众对市场经济的认同和积极响应。只有市场经济深入人心后,方能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上下一心,按照经济规律办企业,搞经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那么,经济素质实质就是人们 对经济知识的理解及现实运用的程度和水平。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规律不同,具备经济素质的人会顺应经济规律,创造财富。
进入新世纪,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和信息高速化的挑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们将全面加入世界经济的竞争舞台。竞争靠的是实力,而实力来自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来自于全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它包括社会公众经济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而经济素质是实现科技转化的动力源泉。当一项新的技术诞生时,需要有经济头脑的商人、企业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由此看来,经济素质和科技水平缺一不可,是相互促进的,科学技术是直接动能,经济素质是间接动能。现阶段,科技在中国已受到全面重视,全民经济素质提高进展缓慢,成为市场经济转型的阻力和瓶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着力提高社会公众的经济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普及经济教育。
经济教育是经济知识的传播、经济技能的培养。它通过改变人们旧的经营思想,挖掘人们的经济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一定的技能,改变现实状况。我国的经济教育应偏重于市场经济周期及经济规律的教育、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理论学习、微观经济中企业如何创业、经营和管理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由于我国特殊的发展历史,经济长期处于封建、半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状态。民国时期有过一段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战乱而停滞。新中国成立,直接进入公有制计划经济时期,它与市场经济完全不同。“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网络结构的社会经济活动系统。它既是一种经济制度设置,也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通过市场要素自发的有机运转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表现为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经济形式。人们不能任意选择或否定,只能根据客观规律去认识它,揭示它,并运用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计划经济”具有两重性:形式上主观、内容上客观。计划经济应该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经济形式。“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否定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存在,但并没有彻底废除和消灭商品货币关系,事实上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补的经济形式。只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使人们对商品货币和市场经济关系视而不见或是视而不曰。
现代市场经济除需要宏观调控外,还需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法律来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因此,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而法制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计划经济”,不过这种“计划经济”并不是告诉我们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而是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去生产,按什么规则去生产,它们完全可以结合起来,核心是市场为主,计划为辅,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实际上,“纯粹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国公众在毛泽东时代,以各种形式学会了按计划经济做事,可以说计划经济深入人心,而市场经济普及远远不足,使经济改革阻力增大,因此,社会公众必须加快掌握市场经济知识,具备较高的市场经济素质,才能推动中国的市场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中。
2 经济教育是提高社会公众经济素质的重要途径
人类社会发展是人类各种知识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结果。人类知识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一个行业———教育行业。通过教育,人们把先人的知识一代代传承、积累下去,让现代人“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攀登知识高峰———知识创新。经济知识的传播也不例外,面对中国广大公众经济知识匮乏,经济观念落后,跟不上国家宏观经济思路等现状,改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加强经济教育。
由于经济学是观察、解释、指导人类经济行为的科学,是从业人数最多、报酬相对丰厚的实用学科。它贴近生活,贴近大众,非常容易理解、学习和掌握,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企业家并不是专门学经济的,却做得很好,主要原因是他们有自主学习经济知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营发展之道。但大多数普通公众很难具备这种出类拔萃能力,需要一种力量推动促成,经济教育担当这一重任,同时经济的易接受性,又使经济教育切实可行。
由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间过短,中国企业的市场经验较少,还形不成自己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如果走西方经济发展的老路,中国市场化道路会非常漫长和艰险,世界经济形势也不给我们这样的发展机会,那么,要普及经济知识,不妨先学习西方的经济、管理理论,提高公众的经济素质,洋为中用。我们的目标是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有必要先学习后批判,寻求中国自己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这是我国经济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社会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的发展,促使经济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起来。最正统的方式就是学校教育,它能比较系统、全面地推广经济理论;最广泛的经济教育方式莫过于广播、电视,通过声音传播经济知识,不论有无文化背景,均能接受;其次是报纸、杂志等,可以是专业经济报、经济期刊,也可以是大众报刊的经济版;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办在职培训班,加强经济知识教育;网络技术的发展又给我们开辟了新的教育方式:远程教育。总之,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
3 对不同社会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经济教育
自从1840年打开国门那天起,中国人就开始了学习西方经济的艰辛历程。1994年,北大还专门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旨在推动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它培养的学员现已在中国市场经济浪潮中茁壮成长,成为中国企业的中流砥柱。但高校的精英教育毕竟人才有限,笔耕文化传播,要带动中国经济全面走好,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仅靠他们远远不够,迫切需要经济教育国际化、市场化和社会化。
本文编号:2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