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9:10
【摘要】: 我国体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目前还处于雏形阶段,实践上也处于探索阶段,传统运动队管理思维惯性和寻求大而全的普通体育院校办学理念一直影响着体育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实质上运动员所从事的就是一种职业,他们长期接受训练,有着丰厚的专项运动实践经验,通过高职教育的系统理论学习及实践锻炼,将为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体制上的保障和智力上的支持;同时为运动员的二次择业提供良好的职业技能准备。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体育意识的提升,催生了对竞技体育价值和运作方式的新的思考,现有的竞技体育运行机制面临挑战,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成为必然,但前提应该是:竞技体育的成绩不能、也不应该出现大幅度的下落。 从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背景中寻求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途径,寻求不同区域体育职业技术院校的分层分步发展,力争为我国竞技体育新“举国体制”赋予“体教结合”等更为深厚的内涵。在依托职业技术教育,,加强运动员文化及再就业保障等方面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曾获得举重全国冠军的吉林运动员邹春兰退役后因无一技之长而到澡堂当搓澡工的事实使众多的体育憧憬者汗颜,必须面对这种实际,探讨长远的解决办法。 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引入运动员培养体系,是针对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的每个年龄阶段实施同步教育保障并提供转型准备的有效手段之一。“体教结合”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有多种方式的体教结合,归结起来,在管理主体上,是在教育和体育两条主线上不同层次和程度上的结合;是体育本系统的“体教结合”逐步发展到教育系统的“体教结合”;或从教育系统的“体教结合”扩大到体育系统的“体教结合”;在教育的类别上,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体教结合”;从发展势头看它们将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两种类别的“体教结合”各有特色,不可偏颇。在教学层次上,是以中等教育为切入口,向两头延伸,即运动员的年龄及训练水平与相应的教育层次相结合,形成运动员年龄与接受教育程度的匹配。目前虽然在形式和格局上“体教结合”已经形成,但在内容和实效上偏差较大,有的只注重形式不管内容和效果,有的过于强调“体”或“教”的某一方,找不到最佳结合点。事实证明“体教结合”是支撑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实施过程的“结合”尤为艰难,要加以重视。 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具有管理优秀运动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普通职业学生的三大任务,体现出应用、竞技、学术三大特性,谁轻谁重,影响到办学目标和方向,研究表明:过分强调某一特性而忽略其它特性,将把办学方向引导到某种功利上去;如果过分强调竞技性,容易造成忽视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淡化学术氛围,回到原来体工队的路子上来;如果过分强调应用性,容易造成盲目追求办学规模,因为现行政策以在校生数拨款,学生越多,拨款越多,容易失去竞技体育办学特色;如果过分强调学术性,则容易遵循普通高校的路子,失去职业教育特点。我们提出三性并重,但现实中偏颇较大,应根据各自的实力和任务来平衡,不能一味攀比,也不能顾此失彼。所以提出:突出竞技性,夯实应用性,提升学术性;突出竞技性是特色,夯实应用性是基础,提升学术性是延承。归结起来,在内涵上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办学均围绕着这三个特性而进行,外在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走特色发展道路,是这类院校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718.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志均;;论高等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战略管理[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陶成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秋文;山东省体育运动学校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瑛瑛;中等职业学校“职普融通”多元化办学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赵媚;体育硕士参与竞赛实践的调查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8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588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0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