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01:53
【摘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均需要大量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并结合实际探索出符合自身的改革发展之路已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解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背景、先进经验和我国的现状,结合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的探索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影响工学结合推进的各个方面并进行分析论证和探究其根源,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具体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研究的现状和背景,提出解决问题应有具体办法外,还应提高社会的认识与责任感。 第二部分是解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历史背景、国外经验和我国现状,从中使人清晰的认识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及意义。 第三部分是以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上的探索为背景,系统展现一个学校在不同时期针对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 第四部分是深层次挖掘制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原因,并阐述了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联系与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是如何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1年19期

2 覃常员;;高职经管类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J];中国人才;2011年14期

3 邵剑平;;基于“四个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9期

4 乔大伟;王丹丹;;结合学院评估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11年26期

5 闫海成;;支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11期

6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政校企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工学结合示范园[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年04期

7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新加坡名校长高峰论坛启事[J];人民教育;2011年Z2期

8 ;艺术工程学院“企业进班级”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蒋道霞;涂刚;朱士高;;依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计算机专业建设[J];江苏教育;2011年18期

10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新加坡名校长高峰论坛启事[J];人民教育;2011年Z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丽涛;李光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2 杨舜伊;;“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齐哲;;用“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理念观照当代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4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1年

5 王玉明;邵秀英;;21世纪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孙文平;;工学结合 产教合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边喜龙;谷峡;黄跃华;;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张泮洲;;论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兼论如何创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9 王华;;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问题的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蒋培余;袁义厘;王燕红;李新乐;邵华;;独立学院护理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委员 天津市副市长 张俊芳;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杨妤 通讯员 李世清 王晓东;弘扬手脑并用职业教育理念 创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王晶晶 叶克力 龙昌茂;“工学融合”勇于成才[N];科技日报;2011年

4 王昆欣;用国际化开拓工学结合的蓝海[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旭东 通讯员 马武;工学挂钩出活力[N];大同日报;2011年

6 龚经贵 贵州亚泰职业学院教师;浅析亚泰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N];贵州政协报;2009年

7 阮学勇;西昌学院:推行“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人才培养模式[N];凉山日报(汉);2009年

8 王源林;桂林电子科大获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N];科技日报;2010年

9 王锋;南林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N];江苏科技报;2010年

10 记者 李文亭;我省又有3个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国家级创新实验区[N];江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林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张守华;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亚云;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10 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继云;福建省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青政;软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宝军;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庚;XA动漫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月香;东北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其实施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朱慧;“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进军;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增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2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52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4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