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1年19期
2 覃常员;;高职经管类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J];中国人才;2011年14期
3 邵剑平;;基于“四个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9期
4 乔大伟;王丹丹;;结合学院评估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11年26期
5 闫海成;;支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11期
6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政校企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工学结合示范园[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年04期
7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新加坡名校长高峰论坛启事[J];人民教育;2011年Z2期
8 ;艺术工程学院“企业进班级”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蒋道霞;涂刚;朱士高;;依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计算机专业建设[J];江苏教育;2011年18期
10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新加坡名校长高峰论坛启事[J];人民教育;2011年Z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丽涛;李光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2 杨舜伊;;“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齐哲;;用“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理念观照当代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4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1年
5 王玉明;邵秀英;;21世纪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孙文平;;工学结合 产教合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边喜龙;谷峡;黄跃华;;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张泮洲;;论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兼论如何创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9 王华;;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问题的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蒋培余;袁义厘;王燕红;李新乐;邵华;;独立学院护理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委员 天津市副市长 张俊芳;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杨妤 通讯员 李世清 王晓东;弘扬手脑并用职业教育理念 创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王晶晶 叶克力 龙昌茂;“工学融合”勇于成才[N];科技日报;2011年
4 王昆欣;用国际化开拓工学结合的蓝海[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旭东 通讯员 马武;工学挂钩出活力[N];大同日报;2011年
6 龚经贵 贵州亚泰职业学院教师;浅析亚泰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N];贵州政协报;2009年
7 阮学勇;西昌学院:推行“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人才培养模式[N];凉山日报(汉);2009年
8 王源林;桂林电子科大获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N];科技日报;2010年
9 王锋;南林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N];江苏科技报;2010年
10 记者 李文亭;我省又有3个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国家级创新实验区[N];江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林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张守华;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亚云;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10 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继云;福建省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青政;软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宝军;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庚;XA动漫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月香;东北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其实施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朱慧;“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进军;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增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2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5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