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22:27
【摘要】: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促进区域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有重要的意义。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量持续增长,规模迅速发展。据统计,2005年,高职全国招生数达到268.1万人,是98年的5.6倍。在校生人数05年已经达到了713万人,比98年提高了11.3%。截至2007年4月26日,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109所。占普通高校学校总数的60.9%,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数量与招生数已经占到了整个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近年来也逐渐显露出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些甚至成为高职教育健康发展中的重要瓶颈。现象为:教育质量有所下降;培养定位不准;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逐渐下滑等等。最终使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学校、学生和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本文从关注高职学生就业入手,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分析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并探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题的由来、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意义和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我国高职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状况,通过高职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对比,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分析优势和劣势,了解就业环境和前景,寻找就业出路,探求就业策略。 第三部分从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因素出发,对就业意向、就业指导、就业途径和毕业生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第四部分从社会、教育和学生自身因素方面来进行分析就业难的原因。 第五部分主要针对目前的就业难的状况,从加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和创业教育;国家政策配套;强化社会接纳能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以及高职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图文】:

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被调查者,求职技巧


3.1就业指导方面的调查3.1.1对就业指导的满意程度调查就业指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能否成功的就业。如图3.1所示,是对大量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后的统计结果。这主要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就业指导课,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所以“求职技巧培训”排在了第一位。在求职中,信息关系命运,谁的就业信息多,

就业服务,调查统计,就业指导工作


图3.1就业指导满意程度调查当被问及“您对所在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时,55.6%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太满意”,18.5%的选择“很不满意”,两项合计高达74.1%,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分别是10.9%和巧%。这表明绝大部分毕业生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太满意。从走访中了解到,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下,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是由于缺乏经费投入和比较固定的专职人员,因而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形式居多,缺乏实质性内容。希望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毕业生希望提供的就业服务,按重要程度排在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1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湘阳;李华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之职业技能鉴定[J];考试周刊;2007年36期

2 杜志永;;关于高职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2期

3 徐桂彬;;浅谈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4 刘五云;刘旺生;;探索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高职和谐校园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年03期

5 张树芹;刘芙;寇琳;;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分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彭新立;;师德建设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0年11期

7 蔡建平;张立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J];文教资料;2011年01期

9 《政府与高校新型关系下高等教育投入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浙江省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分析与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08期

10 孙廷埙;孙峰;;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基本形式[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伟;;关于两年制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2 陆亚维;;高职院校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探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周荣华;;刍议校企合作办学[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陈树才;;关于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讨论[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吕岚;;高职教育要关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朱晓观;;完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的思考[A];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文集[C];2006年

7 宋士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于世玮;杨力彬;;创新: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必须高扬的大旗[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4年优秀论文参评论文集[C];2004年

9 马惠莉;;高职院校分析化学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之浅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文福华;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N];湖南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冰;产业重组让高职教育做大做强[N];中国企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谢苗枫;高职,如何才能“高质”?[N];南方日报;2005年

4 陈波 金亚白 钱月航;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要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园区[N];常州日报;2009年

5 苏峤;校企联手,谋求高职教育新突破[N];江苏教育报;2009年

6 李竹成;以服务行业为宗旨 以改革创新求发展[N];中国建设报;2009年

7 记者 黄惠民;高职教育需过“四道坎”[N];组织人事报;2010年

8 刘晓;高职发展忧思[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林东旭;民办高职教育亟须转变发展观念[N];厦门日报;2007年

10 记者 于忠宁;北京考生放弃三本读高职[N];工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年

2 宋彦军;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6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王宇轩;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D];山东大学;2010年

8 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涛;山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蒋友琴;广西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祝平;高职院校精神培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淑娥;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D];厦门大学;2007年

5 朱发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张娅;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丽萍;我国高职院校定位与特色建设摭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葛雅萍;论高职教育政策导向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卫峰;济南高职院校的办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咏梅;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塑造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5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05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9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