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02:06
【摘要】: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继续加强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影响人格,形成德性,即道德品质。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就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的基本的心理过程来说,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道德情感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道德情感可以通过评价作用、调节作用和信号作用等积极地影响和调节人们的道德行为,使个人的某种行为加速或延缓、中断或持续。道德情感还可以与道德认识结合起来,增强或减弱人们履行某种道德义务的道德意志。可以说,没有道德情感催化,道德认知是无法转化成具体道德行为的。 道德情感的产生和改变不仅需要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基础,而且需要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磨炼和陶冶。通过耳染目睹、亲身体验引起心理感情的激荡,形成的稳定的情感。道德情感比道德认识更具有的稳定性,是人们一种稳定的,持久的个性心理品质,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道德情感虽然不是具体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但它却表现为一种内在力量使道德规范得以存在,道德意识得以传播,正因为如此,道德情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而现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认知轻情感的偏向状况,以至于道德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加强道德情感教育是为了提高道德教育的效能而强调在进行道德认知教育的同时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教育不能仅靠简单的道德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应该结合道德情感的渗透,才能促使道德行为的发生,形成个体稳固的优秀道德品质。 纵观现在高职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开放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双重性、全球化信息时代的来临、大众文化的兴起等都给其带来了严峻挑战。依据前人的调查研究量表,笔者对工作院校的高职大学生一些道德情感进行了调查,总结出高职大学生道德情感表面化、内隐化、异常性、波动性的特征,而高职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对于其心理健康、成长成才、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不容懈怠。于是,笔者依据调查结果结合自身的工作体验,总结出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高职院校、社会环境和学生自我教育三方面总结出原因:高职院校在道德教育认识上、道德教育实践上、道德教育内容设计上、道德教育施教过程中、道德育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市场经济的两重性、大众文化的发展、网络信息全球化给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带来的冲击和高职大学生自我教育上的不足。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论文提出了将责任感教育、情感控制能力、职业道德教育、正义感教育、感恩教育、敬畏感教育、荣辱感教育作为高职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最后对高职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探索认为要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首先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第二,要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要加强道德教育队伍的建设;第四,要充分发挥道德教育载体的作用;第五,要加强高职大学生自我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11
本文编号:2726616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1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永强;王莉;;高职高专体育生职业道德品质的调查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2726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2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