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联合德育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10:42
【摘要】: 为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与变革,社会对人才在类型、层次、规格上 都提出了新的多方位的要求。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重大举措之 一。现今已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提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如此迅速的发展,势必会伴随着许多问题的产生, 同样,也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何面对挑战,形成高职德育自己 的特色呢?采取校企联合德育策略。 高职德育在其本质上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德育是一致的,但就其内涵而言,又有其 特殊性的一面。这些特殊性是由职业教育、岗位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由于高职 教育是新生事物,在以往还不太成熟的办学模式下,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校企 联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兴的,也是主要的办学形式。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在师资力量、 专业规划、实训设施、意识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但是在现 有的实践中,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德育作用还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它所蕴藏的德育资 源还未被完全挖掘出来。因此,探索校企联合模式的德育策略,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德 育资源,将会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在一定程度上会解决其德 育工作所面临一些问题。 在德育资源方面,企业有着学校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如企业本身、企业人才、企 业文化等。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如能充分发挥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优势,充分挖掘、 利用好企业的德育资源,则不仅可以使学校德育工作有内容、有特色、有实效,而且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与德育实践性 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它更是与当前教育界及社会各界所呼吁的道德教育的主体性、 实践性、开放性、多元性相吻合,这是高职院校独有的办学优势。因此,本文提出结 合高职教育实践性、职业性和社会性特色,充分挖掘企业的德育资源,利用校企联合 的德育潜在优势,共同作好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的途径。本文从活动道德教育论和 主体性道德教育论的角度对此策略进行了理论论证,利用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策 略”对此模式蕴涵的德育资源及其优势进行了德育价值分析。 本文提出的利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 实践基础,这对我们今天通过校企联合实施德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正是通过实践, 使学生领略到了优秀的企业人员的风范,感受到了先进的企业文化,从而使自己的思 想道德、观念意识、行为举止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校企联合中要利用企业和学 校人、财、物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要对学生加强人文 素质教育,以便使其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同时,要把握校企 合作的内容的共同点、要求的侧重点、目标的结合点、人员的接触点,有效地开展德 育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跃,胡承德,胡立和,林维柏,曹湘平;校企联合办高职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张守全;山东潍坊市劳动局第一技工学校校企联合共谋发展[J];现代技能开发;2001年04期

3 张桂仙,周贵斌;旅游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尝试——以就业促招生 知识与技能并重[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胡志英;;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9期

5 邓文;张勋;;英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校企联合[J];江苏高教;1990年06期

6 代宁;校企联合 发展高校摄影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1999年19期

7 张德刚;山东淄博市劳动局技校校企联合协作委员会成立[J];现代技能开发;2000年01期

8 王达辉;广西轻工业技校校企联合办学[J];职业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9 胡国英;校企联合──为从无到有创造条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陈颖雪;;论城市轨道交通专科院校校企联合教育[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舰;逄咏梅;;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基于ERP的计算机会计实验室建设方案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李凤阁;林景波;孙铁成;佟为明;;高校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实践与探索[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赵林凤;;深化办学模式改革 促进农业中专健康发展[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杨华;戴源德;;制冷空调专业“3+1”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解照军;赵辉;;实施校企联合,引进高新技术振兴富裕老窖[A];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丁坚勇;康俊明;饶凌平;;校企联合“订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思考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冯建强;;关于校企联合建设学生公寓的探索[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8 王丽薇;张桂菊;;校企联合开拓大学生公寓发展的新途径[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纪凤歧;;校企联合 双赢共荣[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黎华兴;;校企联合办馆实现双赢目标——以百色学院图书馆与百色市企业资源为个案[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振声 本报记者 李万东;校企联合为荷包猪基因提纯[N];辽宁日报;2009年

2 童曙泉;首批校企联合产学研项目签约资助款项直接落实到项目[N];北京日报;2005年

3 记者 高建进;福建软件职教集团打造校企联合新模式[N];光明日报;2008年

4 特约通讯员 付尧;佳木斯校企联合实现共赢[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9年

5 实习生 郑振龙 记者 时阳;哈医大大庆校区校企联合项目获科技部立项资助40万元[N];大庆日报;2009年

6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 冯圣中;校企联合培育应用市场之我见[N];中国贸易报;2004年

7 通讯员 郭惠昕;湖南文理学院创新校企联合机制[N];常德日报;2006年

8 田明才;校企联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9 赵辉 袁晓燕 矫 海;富裕老窖校企联合铺就辉煌路[N];齐齐哈尔日报;2005年

10 武岳盛 王允 毕世英 本报记者 陈凌;校企联合“孵化”人才 破解发展瓶颈[N];南昌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洋;生命视域下的传统道德与高校德育变革[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峰;高等职业院校校企联合德育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范洁凭;我国校企联合申请专利质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晔;初中生道德学习的特点及德育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赖丽;论基于网络的青少年道德学习[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汪增荣;高校家校合作的德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荣;中等艺术学校美善相谐德育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包永宏;旅游本科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庆辉;道德教育社会化的时代困境及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9 黄励华;从“境界德育”到“生活德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初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59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59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c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