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成本分担与补偿问题之探讨
发布时间:2020-07-18 00:12
【摘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职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为了解决教育财政支出困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职教育需求的矛盾,我国逐渐走上了高职教育培养成本分担与补偿之路。本文在参阅国内外对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问题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牢牢立足于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现实,力争在前瞻性与现实性,理论与实践以及综合与创新的结合上,对高职教育培养成本分担与补偿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从高职院校基本功能及资源耗费的角度来探讨了高职教育培养成本的构成,尝试界定了高职教育培养成本及其分担与补偿等相关的概念,分析了高职教育实行培养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基本原则,即“获利性”原则、“能力支付”和“差异性”原则,等等。 本文接着从多个方面对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成本分担与补偿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分析了教育培养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现状,通过数据说明了当前我国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比例呈上升趋势,高等教育收费水平已达到上限;企业、社会负担高等教育成本略有增加,但比例仍然很低;高等院校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创收用于分担教育成本的资金很少。最后,文章还分别从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两方面在教育培养成本分担与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加以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成本分担与补偿的模式、补偿的方式及其比例。认为我国高职教育理想的补偿模式是:政府和个人补偿为主,企业等主体补偿为辅。作为高职教育培养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学生、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社会均应承担一定的补偿比例,并按照相应的方式进行补偿,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最后以新的视角,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分担与补偿高职教育培养成本的基本思路:加强财政主渠道作用,确保高职经费逐年增长,给高职教育一个宽阔的发展空间;及时更正教育成本分担理念,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主要包括:适当控制学费水平,保持稳定的个人补偿率,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努力开拓多种筹资渠道,加强与企业、社会团体合作,等等;通过构建宏观的资助体系,建立全方位的学生资助体系,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的法规,进一步健全高职教育的资助体系;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分担教育培养成本;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增加个人投资渠道,发行教育债券,积极开拓高职教育多种筹资渠道。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718.5
本文编号:2760118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718.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燕;作业成本法在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0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60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