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制造类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性评价标准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712
【图文】:
图 1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52]智能制造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能够有力地促进智能化产品的研智能装备等新业态的产生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加强智能化装备与系统的研制[53]。机电控制如机器人控制器和 PLC 等需要运用水平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精确度和稳定性,再将其应用到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其深度感知、智能决策和执行功能。第二,加强智能终端的开发。人工智能和虚拟等前沿技术可以促进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的开其应用又可以带来医疗、家居等新领域的发展。关键工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服务型制造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制造包含生产和服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一个产品的制造分工变细,高质量要求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提供优质服且产品售后服务行为的加强使得制造责任行为延长,一些制造类企业的外包和代工生了许多服务行为。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必须使生产过程精细化,创新技术。制程就是服务过程,其中前期和后期的技术要求在不断提升。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诗;;“中国制造2025”引爆中国制造革命[J];智慧中国;2015年01期
2 施京京;;品质革命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阶段性成效综述[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9年04期
3 张捷;;警惕!互联网+会导致中国制造被美国所控制[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5年05期
4 ;“中国制造”为何到国外反而便宜[J];上海档案;2010年07期
5 王敏兰;;“中国制造”的美国形象[J];消费者报道;2013年05期
6 本刊编辑部;;“中国制造”走上康庄大道[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李春顶;;“中国制造”的新常态[J];新重庆;2015年10期
8 吕越;盛斌;;探究“中国制造”的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之谜[J];清华金融评论;2018年10期
9 ;工信部:明确对中国制造2025的资金支持方向[J];中国对外贸易;2017年11期
10 吴梓萌;;供给侧改革助力中国制造2025[J];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晓红;;以转型升级促中国制造“再领风骚”[A];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2016)[C];2016年
2 张立江;王进平;张尚安;耿育科;阎晓晖;;标准化是《中国制造2025》成功的必经之路[A];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6年
3 高士艳;李涵;;以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助力“中国制造2025”[A];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6年
4 李涵;王益群;;论德国工业4.0对中国制造2025标准化工作的启发[A];第十四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7年
5 陈永杰;;《中国制造2025》有效实施 几个突出问题需要解决[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5)[C];2016年
6 陈永杰;;有效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推进十大结构调整[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5~2016)[C];2016年
7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A];再生资源工作通讯2015年第5期(总第247期)[C];2015年
8 苗圩;;“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A];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9 孔庆勤;颜琳;;“携手中国制造”广告效果评估[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10 黄蕾;;“中国制造”的“三技一教”软肋[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媛媛;当“中国2025”遇上“德国4.0”[N];中国航天报;2016年
2 每经记者 李卓;原材料质量问题致车身出现裂纹 中国中车召回出口新加坡26列地铁[N];每日经济新闻;2016年
3 本报记者 孙金诚;中国制造怎么“走出去”?[N];人民政协报;2019年
4 记者 李晓岩;“中国制造”最大PTA装置双突破[N];中国化工报;2014年
5 吴侨发;TCL电视:从中国制造到技术信徒[N];经济观察报;2015年
6 田心;798: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制造”[N];中国青年报;2011年
7 赖丽思;站在日本反观中国[N];中国青年报;2011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唐钧;进一步改革须深思熟虑[N];中国科学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杨晓宇;2025,期待“中国制造”亮起来[N];中国化工报;2015年
10 陈丹江;中国制造2025,鼎力化工做强[N];中国化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小洲;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李彩霞;美国媒体对“中国制造”的建构与风险应对[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奥博;《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制造类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性评价标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万维;《对话》之《品牌制造:中国制造的新常态》口译报告[D];河南大学;2018年
3 万可;《对话:打造中国制造黄金名片》模拟口译实践报告[D];海南大学;2018年
4 卢水华;工匠精神的传承弘扬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年
5 董璐璐;当代中国制造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单莎莎;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高校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7 李f[;“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工匠文化体系构建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8年
8 戴李;适应《中国制造2005》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9 王树贞;“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测算及路径分解[D];东北财经大学;2017年
10 周鸽;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研究[D];外交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760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6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