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11:12
由于网络传播的高度开放性和交互性,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的主客体角色通常具有双重性,即传播者是受众,受众也是传播者。二者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角色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其价值观、道德态度和行为也会相互影响。本研究以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传播者和受众角度调查探索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道德行为表现,重点分析了在角色转换过程中二者之间的道德行为是否存在相关性,相关程度如何。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分别从传播者和受众角度编制了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量表,并进行测量。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网络道德行为在部分个人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高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不影响中职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部分网络使用情况与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如上网年龄和使用的媒体种类;受众网络道德行为在网络言论自由和网络色情两个维度遇到了更多的不道德行为,传播者网络道德行为在各个维度上得分较为均匀,说明中职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较为分散,没有集中到某一个维度;中职学生作为受众遇到的网络道德行为和作为传播者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在整体以及各维度上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对调查结果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网络知识产权、网络言论自由、网络色情三个方面,学生作为受众遇到的道德行为对作为传播者的网络道德行为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预测力,预测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网络言论自由、网络知识产权、网络色情。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并未进入到回归模型,说明这个维度对受众网络道德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研究建议通过家、校、社会多方联合,净化网络舆论环境,过滤色情信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通过网络知识侵权案例分析等加强网络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网络知识产权意识;通过改变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道德知识。
【学位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711
【部分图文】:
女生 89 人;三年级学生男生 104 人,女生 75 人。在各个年级中,男为均衡。表 4.2 性别 * 年级交叉表年级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总计别男 86 90 104 280女 92 89 75 256总计 178 179 179 536、网络使用现状的描述性统计 4.1 横坐标表示经常使用的媒体种类,在 2-20 种之间,纵坐标是频率分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中职学生,大多数人使用媒体的种类在 3-9 种之 5 种媒体的人数最多。
图 4.2 最早接触网络的年龄职学生最主要的上网设备调查统计,如表 4.5,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有 440人数的 82.1%,使用台式机上网的学生有 91 人,占全部人数的 17%,使用只有 5 人,这一结果表明,中职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表 4.3 最主要的上网设备频率 百分比(%)台式电脑 91 17.0平板电脑 5 0.9手 机 440 82.1总 计 536 100.0次调查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如图 4.4 所示,536 名学生中上网时间 2 小 127 人,上网时间 2-4 小时的有 238 人,上网时间 4-6 小时的有 85 人,6-8 小时的有 53 人,上网时间 8 小时以上的有 33 人。学生每天上网时间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5106
【学位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711
【部分图文】:
女生 89 人;三年级学生男生 104 人,女生 75 人。在各个年级中,男为均衡。表 4.2 性别 * 年级交叉表年级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总计别男 86 90 104 280女 92 89 75 256总计 178 179 179 536、网络使用现状的描述性统计 4.1 横坐标表示经常使用的媒体种类,在 2-20 种之间,纵坐标是频率分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中职学生,大多数人使用媒体的种类在 3-9 种之 5 种媒体的人数最多。
图 4.2 最早接触网络的年龄职学生最主要的上网设备调查统计,如表 4.5,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有 440人数的 82.1%,使用台式机上网的学生有 91 人,占全部人数的 17%,使用只有 5 人,这一结果表明,中职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表 4.3 最主要的上网设备频率 百分比(%)台式电脑 91 17.0平板电脑 5 0.9手 机 440 82.1总 计 536 100.0次调查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如图 4.4 所示,536 名学生中上网时间 2 小 127 人,上网时间 2-4 小时的有 238 人,上网时间 4-6 小时的有 85 人,6-8 小时的有 53 人,上网时间 8 小时以上的有 33 人。学生每天上网时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羽;王立荣;;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S1期
2 庞燕;;新媒体视角下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教育途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19期
3 周方舒;;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5年06期
4 邱尹;;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5 程桂芳;张景生;徐恩芹;;大学生信息技术价值观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23期
6 宫倩;高英彤;;论美国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的路径[J];青年探索;2014年01期
7 张景生;李娟;徐恩芹;;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网络道德行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8 张如静;程桂芳;张景生;;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36期
9 徐恩芹;张景生;李娟;程桂芳;;信息技术价值观与网络道德养成的相关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10 李雅梅;;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潘佳诚;中职学生网络道德素养调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梁栋青;大学生网络道德判断影响因素测验的编制[D];山西大学;2013年
3 俞红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编制及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5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3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