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8 14:09
目前,“订单式”人才培养被广泛的应用于诸多专业中,其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其自身的优缺点。 本文选题为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较以往研究所不同之处在于侧重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将选题范围定为辽宁省的高职旅游专业,目的是为了避免选题较大而出现内容空洞。 本文使用文献法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应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分析法、归纳法等对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对学校、企业、社会各方应做的努力进行理性思考,以期进一步的改进辽宁高职旅游专业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完善基础理论。此外,还有助于非旅游专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借鉴经验。 本文的基本结构为: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基础理论的阐述,除了介绍哲学基础、教育理念基本概念之外,基本特征、实施环节、优势以及“订单式”人才培养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第三部分介绍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该模式借鉴经济领域的“订单生产”,结合教育观念发展而来,有一定的现实依据。 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其中第四部分通过选择辽宁省的四所高职院校为调查样本,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分析了这些高职院校中旅游专业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则运用归纳法、比较法从各个方面对存在的原因进行探讨。 第六部分是对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进行的理性思考,包括参与各方以及培养模式自身所应做的诸多改进之处。 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是对本文的概括和总结。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这与其自身模式的诸多缺陷密不可分,也与外部环境有关。此外还介绍了本文的不足之处。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718.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相关研究开展概况
(二) 相关研究的具体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一) 理论基础
(二) 相关概念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 职业性
(二) 市场性
(三) 针对性
(四) 协作性
(五) 定向性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所需的基本条件
(一) 企业的需求与支撑
(二) 组织机构与咨询平台
(三) 政府支持及法律法规的健全
(四) 学校的专业实力
(五) 必不可少的实训场所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环节
五、“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实依据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一) “订单式”生产
(二)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模式的关系
(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历程
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依据
(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必然反映
(二)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教育与生产的现实需求
(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体现
第四章 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现状
二、样本的选择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自身的局限
(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不完善
(二) 法律法规中存在的漏洞
(三) 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四) 缺乏教育伦理精神
(五) 目标偏向与学生综合素质下降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 “订单式”人才培养不受重视
(二) 缺少社会力量的支持
(三) 政府“缺位”使“订单式”人才培养出现政策性短缺
(四)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经济性制约
五、参与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辽宁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一) 对“订单式”培养内涵存在的认识误差
(二) 忽视对企业的职能约定
(三) 师资力量薄弱
(四) 实训设备落后
(五) 校企合作局限于“大订单”
(六) “订单班”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
六、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的局限性
(一) 企业逃避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
(二) 企业缺乏人性化管理
(三) 企业的经营风险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冲击
七、“订单班”学生自身的问题
(一) 加入“订单班”的盲目性
(二) 对“订单班”缺乏准确认识
(三) 学生缺乏诚信
(四) 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五) 学生的松懈心理
第五章 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校企缺乏统一的价值观
二、双方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本质把握不准确
三、传统的办学理念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障碍
(一) 职教普教化现象严重
(二) 攀高升格现象较为普遍
(三) 职教受轻视的传统
(四) 学校师资和硬件设备落后
四、企业缺乏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正确认知
五、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认识不一
(一) 实训环节不等同于校外实习
(二) 认识上的误区
第六章 对辽宁高职旅游专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加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正确认识
(一) “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待发展
(二) “期货订单”与“间接订单”的重要性
(三) “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解决就业方面的局限性
二、提高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认识
(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 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宣传
(一) 重视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二) 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信息交流
四、各界的目标取向
(一) 高职院校采取的对策
(二) 学生应做的努力
(三) 政府引导的机制
(四) 舆论导向的端正
(五) 企业采取的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题纲和调查问卷
附录A 对参与“订单”培养企业的访谈提纲
附录B 对参与“订单”培养学校的访谈提纲
附录C 对“订单”班学生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4888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718.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相关研究开展概况
(二) 相关研究的具体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一) 理论基础
(二) 相关概念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 职业性
(二) 市场性
(三) 针对性
(四) 协作性
(五) 定向性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所需的基本条件
(一) 企业的需求与支撑
(二) 组织机构与咨询平台
(三) 政府支持及法律法规的健全
(四) 学校的专业实力
(五) 必不可少的实训场所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环节
五、“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实依据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一) “订单式”生产
(二)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模式的关系
(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历程
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依据
(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必然反映
(二)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教育与生产的现实需求
(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体现
第四章 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现状
二、样本的选择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自身的局限
(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不完善
(二) 法律法规中存在的漏洞
(三) 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四) 缺乏教育伦理精神
(五) 目标偏向与学生综合素质下降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 “订单式”人才培养不受重视
(二) 缺少社会力量的支持
(三) 政府“缺位”使“订单式”人才培养出现政策性短缺
(四)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经济性制约
五、参与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辽宁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一) 对“订单式”培养内涵存在的认识误差
(二) 忽视对企业的职能约定
(三) 师资力量薄弱
(四) 实训设备落后
(五) 校企合作局限于“大订单”
(六) “订单班”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
六、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的局限性
(一) 企业逃避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
(二) 企业缺乏人性化管理
(三) 企业的经营风险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冲击
七、“订单班”学生自身的问题
(一) 加入“订单班”的盲目性
(二) 对“订单班”缺乏准确认识
(三) 学生缺乏诚信
(四) 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五) 学生的松懈心理
第五章 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校企缺乏统一的价值观
二、双方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本质把握不准确
三、传统的办学理念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障碍
(一) 职教普教化现象严重
(二) 攀高升格现象较为普遍
(三) 职教受轻视的传统
(四) 学校师资和硬件设备落后
四、企业缺乏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正确认知
五、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认识不一
(一) 实训环节不等同于校外实习
(二) 认识上的误区
第六章 对辽宁高职旅游专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加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正确认识
(一) “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待发展
(二) “期货订单”与“间接订单”的重要性
(三) “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解决就业方面的局限性
二、提高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认识
(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 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宣传
(一) 重视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二) 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信息交流
四、各界的目标取向
(一) 高职院校采取的对策
(二) 学生应做的努力
(三) 政府引导的机制
(四) 舆论导向的端正
(五) 企业采取的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题纲和调查问卷
附录A 对参与“订单”培养企业的访谈提纲
附录B 对参与“订单”培养学校的访谈提纲
附录C 对“订单”班学生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朱巧芳;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伍建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探讨[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2期
3 陈盛兴;;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策略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谢碧蓉;文锋;黄微亚;;高职院校“订单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5 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鄢向荣;;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陈亚东;张慧波;朱建华;张时魁;谷雪贤;;“订单式”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06期
8 梁凌洁;;论高职“一对一订单式”培养的缺陷及对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吴红宇;郭丽冰;;构建高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条件及对策建议[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其军,桂和荣;“订单式”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系统研究及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宏伟;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74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7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