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合作下的山西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10:46
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式,不断探索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当前以及今后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大量阅读相关资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山西省内31所中职学校的209名教师、31名校长或者副校长、403名中职二、三年级学生、以及198名学生家长发放了共计841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教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89%;学生问卷387份,有效率96%;家长问卷179份,有效率为90.4%;校长问卷31份,有效率为100%。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以及根据山西统计年鉴有关中职学校数据的整理,总结出当前山西省中职学校主要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生源数量和质量偏低、实训基地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中职学校实际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建立一种“1+3+6”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其中“1”是指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3”是以政府提供宏观政策为导向,以企业和学校为主体;“6”是指培养技能型人才所需的“双师型”教师、实训基地、教育经费、教学内容、课程安排、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培养为模...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西专任教师数量12.3山西中职学校学生情况
策和相关的条例来引导和促进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起必要的联立,比如鼓励企业主校建立产学关系,从而在相关的税收和一些制度上给予优惠,激发企业的主动性。对于企业来说,在产学合作中起着承接和协调作用,企业的主要职责是:积极响应所提倡的制度和政策,而且积极与有关学校配合,共同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共同设标和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完备的校外实训场所等任务。对于学校来说,在产学合作中起着输送和控制作用,学校的主要职责是:在外部环情况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手段有成效的教育学生,学生动手的实际能力,最快最准的输送学生到企业中去,投入到企业生产和工作中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之间互相协调和促进是建立产学合作机制的重要保障,所以学校在建立以产学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时,应该注重这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这作模式才能更加顺利展开。如图 6-1 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 林尔.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2]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J]. 涂倚明. 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09(06)
[3]日本产学合作演变及政府的主要措施[J]. 智瑞芝. 现代日本经济. 2009(03)
[4]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思考[J]. 李刚. 科技风. 2009(02)
[5]对“双证制”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姚琴芬.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5)
[6]浅谈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J]. 张晓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27)
[7]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 王正祥,宋爱平,李强,孙文红. 英才高职论坛. 2008(03)
[8]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缘起及其价值取向[J]. 周云峰. 学术交流. 2008(02)
[9]“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马岩. 辽宁高职学报. 2008(01)
[10]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黎国胜.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硕士论文
[1]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傅培群.电子科技大学 2009
[2]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 刘美英.河北师范大学 2009
[3]长春市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嘉莉.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呼和浩特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政策选择[D]. 黄永胜.中国政法大学 2008
[5]高等职业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段妍妍.南京师范大学 2008
[6]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海燕.河北师范大学 2007
[7]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 赵成.北京交通大学 2007
[8]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刘珊.山西大学 2006
[9]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 张承斌.天津大学 2005
[10]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D]. 苗喜荣.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9697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西专任教师数量12.3山西中职学校学生情况
策和相关的条例来引导和促进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起必要的联立,比如鼓励企业主校建立产学关系,从而在相关的税收和一些制度上给予优惠,激发企业的主动性。对于企业来说,在产学合作中起着承接和协调作用,企业的主要职责是:积极响应所提倡的制度和政策,而且积极与有关学校配合,共同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共同设标和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完备的校外实训场所等任务。对于学校来说,在产学合作中起着输送和控制作用,学校的主要职责是:在外部环情况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手段有成效的教育学生,学生动手的实际能力,最快最准的输送学生到企业中去,投入到企业生产和工作中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之间互相协调和促进是建立产学合作机制的重要保障,所以学校在建立以产学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时,应该注重这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这作模式才能更加顺利展开。如图 6-1 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 林尔.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2]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J]. 涂倚明. 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09(06)
[3]日本产学合作演变及政府的主要措施[J]. 智瑞芝. 现代日本经济. 2009(03)
[4]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思考[J]. 李刚. 科技风. 2009(02)
[5]对“双证制”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姚琴芬.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5)
[6]浅谈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J]. 张晓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27)
[7]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 王正祥,宋爱平,李强,孙文红. 英才高职论坛. 2008(03)
[8]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缘起及其价值取向[J]. 周云峰. 学术交流. 2008(02)
[9]“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马岩. 辽宁高职学报. 2008(01)
[10]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黎国胜.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硕士论文
[1]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傅培群.电子科技大学 2009
[2]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 刘美英.河北师范大学 2009
[3]长春市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嘉莉.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呼和浩特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政策选择[D]. 黄永胜.中国政法大学 2008
[5]高等职业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段妍妍.南京师范大学 2008
[6]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海燕.河北师范大学 2007
[7]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 赵成.北京交通大学 2007
[8]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刘珊.山西大学 2006
[9]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 张承斌.天津大学 2005
[10]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D]. 苗喜荣.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9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2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