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研究初探

发布时间:2021-01-05 19:21
  近年来,随着我国青少年自杀、自伤事件的增加,针对青少年生命意义状况的研究日益引起心理学界的重视,既有研究以理论阐发居多,量的研究较少,把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尚是空白。本研究选择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生活目的测试》量表(PIL)、《自我和谐量表》(SCC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江苏省南通市一所高职院校257名学生进行团体施测,试图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并通过对弗兰克尔、马斯洛、禅宗有关生命意义理论的进一步阐述,提出了帮助高职生领悟与体验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实践途径,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借鉴。对257名高职生的调查结果显示:42.8%的学生处于生命意义不明确状态,26.1%的学生处于生命无意义状态,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进一步分析得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1)成绩;(2)就业前景(3)自我和谐;(4)人际关系;(5)父母教养方式。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青...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构想及意义
        1.2.1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
        1.2.2 探讨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因素,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措施
        1.2.3 提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生命意义教育途径,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借鉴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概念的界定
        2.1.1 生命
            2.1.1.1 生命的有限性
            2.1.1.2 生命的独特性
            2.1.1.3 生命的超越性
            2.1.1.4 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2.1.2 意义
        2.1.3 生命意义
        2.1.4 生命意义感
    2.2 国内外关于生命意义的实证研究
        2.2.1 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2.2.2 有关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
            2.2.2.1 有关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状况的相关研究
            2.2.2.2 有关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状况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2.3 国内外关于生命意义的理论研究
        2.3.1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
        2.3.2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高峰体验论
        2.3.3 禅宗对生命意义的解读
3 研究方法
    3.1 测量工具
        3.1.1 《生活目的测试》(PIL)
        3.1.2 《自我和谐量表》(SCCS)
        3.1.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3.1.4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3.2 抽样方法与被试构成
    3.3 测验过程
    3.4 数据统计
4 研究结果
    4.1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总体状况
    4.2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成绩、就业前景、自我和谐、人际关系相关分析
    4.3 年级、就业前景、成绩对高职院校学生《生活目的测试》量表得分影响的方差分析
    4.4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和谐量表》各因子对《生活目的测试》量表得分影响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4.5 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因子对《生活目的测试》量表得分影响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4.6 高职院校学生《生活目的测试》量表得分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各因子得分的相关分析
    4.7 高职院校学生《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各因子对《生活目的测试》量表得分影响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4.8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成绩、就业前景、自我和谐、人际关系多元回归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总体状况
    5.2 成绩、就业前景与生命意义感
        5.2.1 成绩对生命意义感的独立作用
        5.2.2 就业前景对生命意义感的独立作用
        5.2.3 年级、就业前景对生命意义感的交互作用
    5.3 自我和谐与生命意义感
    5.4 人际关系与生命意义感
    5.5 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感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切入点
            6.2.1.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高职生学习心理的辅导
            6.2.1.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高职生自我和谐的辅导
            6.2.1.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高职生人际交往的训练与辅导
            6.2.1.4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辅导
            6.2.1.5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高职生亲子关系的辅导
        6.2.2 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生命意义教育
        6.2.3 团体辅导——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教育的可行途径
存在问题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生活目的测试量表(PIL)
    附录2 自我和谐量表(SCCS)
    附录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附录4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 李虹.  心理学报. 2006(03)
[2]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03)



本文编号:2959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59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0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