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18:00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高职教师相对缺乏、教师素质不符合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等诸多问题。基于现有教师数量和质量的状况,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教师最有效的渠道。目前高职教师在职培训仍存在着培训经费不足、培训针对性不强,教师对培训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少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整体效果低下,也阻碍了高职院校、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以大连市高职教师在职培训为个案展开调查研究,分析了高职教师在职培训工作存在的教师对培训所学内容“消化不良”、培训针对性差等问题;阐述了国内外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总结了国外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如培训反馈、效果评估和跟踪环节、教师培训态度、动机等。以人力资本和迁移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工作原则;建立了高职教师在职培训迁移影响因素模型,借鉴国内外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实践经验和企业IMPACT培训流程模式,从改良培训工作流程和改善培训迁移效果入手,研究提高高职教师在职培训效果的对策。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耽业教师师艳院校一职业院彼教师学缘结构
而来源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仅4人(占 1.7%)。入职前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教师占了50%,入职前从事过与所授课程相关工作的教师仅92人(占38.3%)(参见图3.2)。高职类院校培养的是毕业后能够在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而教师多数直接来源于普通高校、大多数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这样就很难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由于本次调查不包含被调查四所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不能绝对的下结论为高职院校不重视建设“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但却能说明高职院校教师的学缘结构并不利于在专职教师中建设一支稳定的、熟悉校情和学生情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说明了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加大在职培训工作力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次对高职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原因的调查中,发现主要有六大类原因促使教师参加培训。其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自我发展与完善、学校发展需要和获得学科前沿知识排在前四位(见图3.3)。国外职业学校往往把教师参加培训活动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中,甚至作为教师晋级评职称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教师参加培训形成一种动力和压力,进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完善。而我国高职教师培训激励机制显然和国外的大相径庭,毋庸置疑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不那么功利化,初衷是单纯的、正确的,但是在现实中也可能导致教师参加培训的压力和动力不足,容易引起培训工作形式化和教师敷衍了事的问题。从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广泛需求,毕业于高校应届生的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薄弱和缺失也可见一斑,另外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也要重视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构建中的美国因素——以六方会谈机制为例[J]. 彭鑫常.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9(03)
[2]教师培训效果的有效性探索——关注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J]. 林振华,刘红. 基础教育. 2009(03)
[3]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实岗培训[J]. 顾健. 中国成人教育. 2008(24)
[4]高职师资培训基地现状分析及创新思考[J]. 梁快,李亚军. 职业教育研究. 2008(11)
[5]警惕中职教师出国培训“福利化”倾向[J]. 王寿斌. 西北职教. 2008 (06)
[6]我国高职师资培训低效性的根源及完善路径分析[J]. 李芹. 教育导刊. 2008(05)
[7]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J]. 徐莉,魏素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03)
[8]员工在职培训方式与效果评价[J]. 曹劲. 人才资源开发. 2007(10)
[9]高职技能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及其支持系统研究[J]. 陈慧. 教育与职业. 2007(26)
[10]关于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有效性的思考[J]. 王玉苗,王炜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硕士论文
[1]天津职业大学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 李立国.天津大学 2008
[2]云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研究[D]. 和凤英.云南师范大学 2006
[3]广西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证研究[D]. 牛国鹏.广西师范大学 2006
[4]当代中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D]. 李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4
[5]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探讨[D]. 张玲.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85389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耽业教师师艳院校一职业院彼教师学缘结构
而来源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仅4人(占 1.7%)。入职前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教师占了50%,入职前从事过与所授课程相关工作的教师仅92人(占38.3%)(参见图3.2)。高职类院校培养的是毕业后能够在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而教师多数直接来源于普通高校、大多数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这样就很难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由于本次调查不包含被调查四所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不能绝对的下结论为高职院校不重视建设“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但却能说明高职院校教师的学缘结构并不利于在专职教师中建设一支稳定的、熟悉校情和学生情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说明了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加大在职培训工作力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次对高职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原因的调查中,发现主要有六大类原因促使教师参加培训。其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自我发展与完善、学校发展需要和获得学科前沿知识排在前四位(见图3.3)。国外职业学校往往把教师参加培训活动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中,甚至作为教师晋级评职称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教师参加培训形成一种动力和压力,进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完善。而我国高职教师培训激励机制显然和国外的大相径庭,毋庸置疑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不那么功利化,初衷是单纯的、正确的,但是在现实中也可能导致教师参加培训的压力和动力不足,容易引起培训工作形式化和教师敷衍了事的问题。从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广泛需求,毕业于高校应届生的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薄弱和缺失也可见一斑,另外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也要重视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构建中的美国因素——以六方会谈机制为例[J]. 彭鑫常.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9(03)
[2]教师培训效果的有效性探索——关注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J]. 林振华,刘红. 基础教育. 2009(03)
[3]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实岗培训[J]. 顾健. 中国成人教育. 2008(24)
[4]高职师资培训基地现状分析及创新思考[J]. 梁快,李亚军. 职业教育研究. 2008(11)
[5]警惕中职教师出国培训“福利化”倾向[J]. 王寿斌. 西北职教. 2008 (06)
[6]我国高职师资培训低效性的根源及完善路径分析[J]. 李芹. 教育导刊. 2008(05)
[7]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J]. 徐莉,魏素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03)
[8]员工在职培训方式与效果评价[J]. 曹劲. 人才资源开发. 2007(10)
[9]高职技能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及其支持系统研究[J]. 陈慧. 教育与职业. 2007(26)
[10]关于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有效性的思考[J]. 王玉苗,王炜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硕士论文
[1]天津职业大学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 李立国.天津大学 2008
[2]云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研究[D]. 和凤英.云南师范大学 2006
[3]广西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证研究[D]. 牛国鹏.广西师范大学 2006
[4]当代中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D]. 李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4
[5]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探讨[D]. 张玲.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85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8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