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优化的四维径路

发布时间:2021-07-18 14:54
  通过教育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总体上具有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重观念轻设计"目标割裂的问题、"重传授轻应用"理实脱节的问题。综合考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核心素养结构,提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优化的路径和方法,即:培养目标"嵌"素养,优化目标体系;课程教学"练"素养,优化内容体系;实践活动"攒"素养,优化服务体系;质量监控"验"素养,优化评价体系。 

【文章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38(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优化的四维径路


培养目标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

素养,课程,高职院校,本位


从现有的课程体系来看,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大多都是能力本位的。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基本特征是:课程目标指向于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的完成;教学内容植根于真实岗位的实际工作;体系结构遵从于工作流程的设计和运行;评价标准着眼于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随着信息社会技术、生产、人的关系的重新定义,能力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由于素养的内涵和外延与能力相比更为宽泛,因而在课程体系中也应该体现出的是对能力培养的升级和扩展[6]。对照素养本位的课程体系,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明确了素养培养的理念框架,具有职业核心素养中某些知识、能力等要素培养的现实可能。因此,素养本位的课程体系是对现有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优化升级,如图2所示。对于学校课程而言,主要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根据调查结果,当前高职学生比较薄弱的职业素养,部分需要通过通识课程来深化培养。为此,着眼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思政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通过加强思政课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品格与修养;通过加强专业课程改革,结合校内外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生活与生涯素养、信息与技术素养;通过加强传统文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素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逻辑及其课程建构[J]. 花鸥,曾庆琪.  职教论坛. 2019(06)
[2]面向高等教育创新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慕课应用模式研究——基于中国24个地区1449份样本的调查分析[J]. 胡钦太,林晓凡,郭锂.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6)
[3]核心素养的本质与培育:基于职业教育的视角[J]. 乔为.  职业技术教育. 2018(13)
[4]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评价“引擎”创新[J]. 陈宝琪.  教学与管理. 2018(12)
[5]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J]. 张传燧,邹群霞.  课程.教材.教法. 2017(03)
[6]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亟待教学转型[J]. 张建桥.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2)
[7]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 张志军,郭莹.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04)



本文编号:3289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289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c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