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错位就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0 16:17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错位就业问题尤其引人关注。本文从关注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现象入手,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揭示影响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成因,并提出高职院校消解学生错位就业的有效策略。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简单介绍本研究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核心概念界定。论文认为,准确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是解决其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论文对高等职业教育、就业、错位就业等核心概念逐一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分析高职院校学生错位就业的现状及成因。论文以烟台职业学院2006届毕业生错位就业状况调查为例,分析了高职毕业生错位就业现状,并从教育外部原因和教育内部原因、毕业生个人原因三方面来揭示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成因,指出了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消极影响。第四部分:针对成因分析,提出高职院校消解学生错位就业的基本策略。论文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是造成其毕业生错位就业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要消解学生错位就业问题,就必须紧紧把握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切入点,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增强专...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问题的提出
1.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2.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3. 关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等职业教育
(二)就业
(三)错位就业
二、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基本状况及成因分析
(一) 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基本状况
1. 总体就业状况
2. 错位就业现状
(二) 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成因分析
1. 教育外部原因分析
2. 教育内部成因分析
3. 学生个人原因分析
(三) 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消极影响
三、高职院校消解学生错位就业的策略研究
(一) 密切校企合作,把握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切入点
1. 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关键链条
2. 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 深化教育改革,增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的紧密度
1.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2. 课程设计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3. 实践教学基地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4. 就业指导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5. 教师实践教学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6. 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端正思想 建设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J]. 张尧学. 中国高等教育. 2007(Z1)
[2]关于建立高职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研究[J]. 李辉,王革,郭金香,吴博. 中国高等教育. 2007(01)
[3]“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 陈解放. 中国高教研究. 2006(12)
[4]坚持就业导向增强高职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J]. 武正林. 中国高等教育. 2006(24)
[5]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 范唯,马树超. 中国高等教育. 2006(24)
[6]以就业为导向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 黄尧.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32)
[7]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从模式选择到制度创新[J]. 谈松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32)
[8]能力为本 素质为魂——高职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李亚民,陈向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30)
[9]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结构[J]. 郭奇斌,樊文斌,郭海清,王耀. 中国高等教育. 2006(17)
[10]构建校企共同发展的利益平台[J]. 顾力平. 中国高等教育. 2006(17)
本文编号:3334382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问题的提出
1.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2.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3. 关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等职业教育
(二)就业
(三)错位就业
二、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基本状况及成因分析
(一) 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基本状况
1. 总体就业状况
2. 错位就业现状
(二) 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成因分析
1. 教育外部原因分析
2. 教育内部成因分析
3. 学生个人原因分析
(三) 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消极影响
三、高职院校消解学生错位就业的策略研究
(一) 密切校企合作,把握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切入点
1. 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关键链条
2. 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 深化教育改革,增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的紧密度
1.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2. 课程设计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3. 实践教学基地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4. 就业指导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5. 教师实践教学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6. 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端正思想 建设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J]. 张尧学. 中国高等教育. 2007(Z1)
[2]关于建立高职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研究[J]. 李辉,王革,郭金香,吴博. 中国高等教育. 2007(01)
[3]“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 陈解放. 中国高教研究. 2006(12)
[4]坚持就业导向增强高职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J]. 武正林. 中国高等教育. 2006(24)
[5]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 范唯,马树超. 中国高等教育. 2006(24)
[6]以就业为导向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 黄尧.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32)
[7]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从模式选择到制度创新[J]. 谈松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32)
[8]能力为本 素质为魂——高职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李亚民,陈向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30)
[9]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结构[J]. 郭奇斌,樊文斌,郭海清,王耀. 中国高等教育. 2006(17)
[10]构建校企共同发展的利益平台[J]. 顾力平. 中国高等教育. 2006(17)
本文编号:3334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33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