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3 22:01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面对知识经济和国际竞争的挑战,教育已经成为立国之本。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应该强调,学校教育仍然是最重要的教育形式,课堂仍然是教育的主阵地,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方法和规律仍然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外教育界对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关注更多的是教育管理、第二课堂和信息技术课本身,而对IT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提出,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主要领域从其他方面尽快转到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上来,尽快转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上来,以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 BLENDING—LEARNING)。基于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互补融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对系统知识...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一、职业教育及其特征
(一) 职业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二)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第二章 理论综述
一、混合学习
(一) 混合学习的定义
(二) 混合学习的内涵
(三) 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
(四) 混合学习体现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的含义
(二) 教学设计的发展
(三) 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
三、行动研究
(一) 行动研究的定义
(二) 行动研究的步骤
(三) 行动研究的特点
第三章 职业学校中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分析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缺陷
(一) 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二) 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
二、E—LEARNING 的优势与缺陷
(一) E—LEARNING 的优势
(二) E—LEARNING 的缺陷
三、混合式学习对传统课堂教学与 E-LEANING 的合理优势利用
第四章 职业学校中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一、分析学生特征
二、确定学习目标
(一) 分析学习需求
(二) 确定学习目标
三、选择媒体和通道
(一) 选择媒体
(二) 选择通道
四、实施学习活动
(一) 混合学习的策略分析与设计
(二) 混合学习的策略选择与运用
五、促进知识迁移
六、评价学习结果
第五章 职业学校中混合学习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
一、应用研究基本情况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实践环境
二、教学案例与分析
(一) 教学案例一
(二) 教学案例二
(三) 教学案例三
三、结论与展望
(一) 本研究的结论
(二)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电视教材的设计与制作探析[J]. 朴姬顺. 中国电化教育. 2005(05)
[2]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 田富鹏,焦道利.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4)
[3]从大学英语教学透视Blended Learning[J]. 赵丽娟. 电化教育研究. 2004(11)
[4]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J]. 钟志贤. 电化教育研究. 2004(11)
[5]什么是有效的整合[J]. 余胜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
[6]建构主义:且深思慎用[J]. 傅钢善,孟小芬. 开放教育研究. 2004(04)
[7]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李克东,赵建华.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7)
[8]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上)——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 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盛群力.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3)
[9]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3)
[10]建构主义之慎思[J]. 郑毓信. 开放教育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341195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一、职业教育及其特征
(一) 职业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二)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第二章 理论综述
一、混合学习
(一) 混合学习的定义
(二) 混合学习的内涵
(三) 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
(四) 混合学习体现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的含义
(二) 教学设计的发展
(三) 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
三、行动研究
(一) 行动研究的定义
(二) 行动研究的步骤
(三) 行动研究的特点
第三章 职业学校中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分析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缺陷
(一) 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二) 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
二、E—LEARNING 的优势与缺陷
(一) E—LEARNING 的优势
(二) E—LEARNING 的缺陷
三、混合式学习对传统课堂教学与 E-LEANING 的合理优势利用
第四章 职业学校中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一、分析学生特征
二、确定学习目标
(一) 分析学习需求
(二) 确定学习目标
三、选择媒体和通道
(一) 选择媒体
(二) 选择通道
四、实施学习活动
(一) 混合学习的策略分析与设计
(二) 混合学习的策略选择与运用
五、促进知识迁移
六、评价学习结果
第五章 职业学校中混合学习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
一、应用研究基本情况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实践环境
二、教学案例与分析
(一) 教学案例一
(二) 教学案例二
(三) 教学案例三
三、结论与展望
(一) 本研究的结论
(二)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电视教材的设计与制作探析[J]. 朴姬顺. 中国电化教育. 2005(05)
[2]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 田富鹏,焦道利.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4)
[3]从大学英语教学透视Blended Learning[J]. 赵丽娟. 电化教育研究. 2004(11)
[4]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J]. 钟志贤. 电化教育研究. 2004(11)
[5]什么是有效的整合[J]. 余胜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
[6]建构主义:且深思慎用[J]. 傅钢善,孟小芬. 开放教育研究. 2004(04)
[7]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李克东,赵建华.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7)
[8]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上)——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 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盛群力.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3)
[9]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3)
[10]建构主义之慎思[J]. 郑毓信. 开放教育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341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34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