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9 16:28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成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建议,“十一五”时期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而教育优先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本论文采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意义和培养目标,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验基础上,从政府作为、办学资源、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剖析。本文认为高职教育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发展:学校人才培养加大改革要更有特色,企业、行业支持要更有力更到位,政府作为要更大更强更好。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高职研究文献的综述
三、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第一章 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地位
一、高等职业教育概念辨析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内涵研究
(二)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研究
二、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发展
(一) 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基本观点
(二) 高等教育体系及发展趋势
(三)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二章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的研究
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
(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萌芽阶段
(二)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阶段
(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地位的确立和初步发展阶段
(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阶段
(五)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加快改革与发展
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 高职教育取得较快的发展
(二) 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一、若干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情况
(一) 美国的社区学院的发展
(二)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发
(三) 日本的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发展
(四) 德国高等专科大学和双元制职业学院发展
二、国外高职教育发展趋势
(一) 大力扩展高职教育规模
(二) 强化"就业导向"的教育与培训
(三) 高职教育功能进一步多元化、综合化
(四) 办学方式社会化,重视与办学各方的合作
(五)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得到加强
(六) 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的机制
三、国外高职教育发展成功经验及启示
(一) 政府投入、法规健全、社会支持是高职教育发展基本保证
(二) 高职教育发展及其办学层次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三) 重视职业能力,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四) 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
(五) 重视校企合作,多样化的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六) 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建立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体系
第四章 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预测
(一) 高职教育体系将更为完善、功能更为全面
(二) 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将继续增强
(三) 高职教育人才不仅是就业能力培养的,更是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 高职教育逐渐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五) 高职教育将更加注重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统
(六) 超前构架高等职业"开放教育体系"
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宏观问题思考
(一) 学校人才培养加大改革更有特色
(二) 企业、行业支持要更有力更到位
(三) 政府作为要更大更强更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尤东升.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2]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之我见[J]. 黄启红.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3]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 潘懋元,陈厚丰.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3)
[4]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刘晓.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5]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是教育目标发展变动的过程[J]. 杨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2)
[6]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浅析[J]. 李殊骁.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01)
[7]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吴浩军.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01)
[8]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探析[J]. 邓志革. 教育与职业. 2006(03)
[9]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问题[J]. 何小雄. 职业教育研究. 2006(01)
[10]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几个值得推敲的概念[J]. 杨健.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
硕士论文
[1]高职高专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蔡炎斌.湖南师范大学 2005
[2]社会转型时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D]. 李曼.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柳.西南财经大学 2003
[4]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D]. 刘坚平.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26727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高职研究文献的综述
三、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第一章 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地位
一、高等职业教育概念辨析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内涵研究
(二)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研究
二、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发展
(一) 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基本观点
(二) 高等教育体系及发展趋势
(三)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二章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的研究
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
(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萌芽阶段
(二)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阶段
(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地位的确立和初步发展阶段
(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阶段
(五)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加快改革与发展
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 高职教育取得较快的发展
(二) 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一、若干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情况
(一) 美国的社区学院的发展
(二)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发
(三) 日本的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发展
(四) 德国高等专科大学和双元制职业学院发展
二、国外高职教育发展趋势
(一) 大力扩展高职教育规模
(二) 强化"就业导向"的教育与培训
(三) 高职教育功能进一步多元化、综合化
(四) 办学方式社会化,重视与办学各方的合作
(五)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得到加强
(六) 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的机制
三、国外高职教育发展成功经验及启示
(一) 政府投入、法规健全、社会支持是高职教育发展基本保证
(二) 高职教育发展及其办学层次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三) 重视职业能力,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四) 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
(五) 重视校企合作,多样化的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六) 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建立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体系
第四章 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预测
(一) 高职教育体系将更为完善、功能更为全面
(二) 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将继续增强
(三) 高职教育人才不仅是就业能力培养的,更是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 高职教育逐渐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五) 高职教育将更加注重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统
(六) 超前构架高等职业"开放教育体系"
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宏观问题思考
(一) 学校人才培养加大改革更有特色
(二) 企业、行业支持要更有力更到位
(三) 政府作为要更大更强更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尤东升.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2]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之我见[J]. 黄启红.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3]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 潘懋元,陈厚丰.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3)
[4]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刘晓.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5]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是教育目标发展变动的过程[J]. 杨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2)
[6]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浅析[J]. 李殊骁.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01)
[7]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吴浩军.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01)
[8]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探析[J]. 邓志革. 教育与职业. 2006(03)
[9]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问题[J]. 何小雄. 职业教育研究. 2006(01)
[10]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几个值得推敲的概念[J]. 杨健.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
硕士论文
[1]高职高专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蔡炎斌.湖南师范大学 2005
[2]社会转型时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D]. 李曼.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柳.西南财经大学 2003
[4]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D]. 刘坚平.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26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42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