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电-长安校企合作探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11-23 21:01
本文基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背景、目的、方式及最终成效,综合论证校企合作对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展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过程中的相关实践经验,为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一定的参考。
【文章来源】: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10)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证书互换对标模型
以“四元四相”的合作模式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四元即“政、企、校、行”,由人社局(政)为制定政策主体,为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引导;长安汽车(企)、重电(校)为合作主体,主导人员培训;中车行(行)为评价主体,对培训质量开展监督与评估。“四向”即以企业与人员培训需求为主导,倒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四大方向合作建设,重点为企业和行业解决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构建、员工培训资源开发、线上培训平台建立、培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鉴定、1+X书证互认等企业需求困境的实际问题,探索产学研用功能的内在耦合。以长安汽车星级维修技师培训为例。长安汽车星级维修技师项目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根据重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聚焦终端维修技术能力提升,提高服务满意度和一次修复率,增强维修技师荣誉感,打造一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长安汽车星级维修技师队伍而开展的探索长安汽车维修技师培训、认证长效管理机制的星级项目。该项目以校企共建的“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为依托,汇集来自自长安集团、长安主流配套厂商的技术骨干与学校市级技能大师与教学名师,共同对培训认证体系进行开发和实施,同时邀请汽车行业内资深专家,保证培训效果的可控性及认证过程的公正性。实现“四元”协同,解决企业培训实际问题,倒推“四向”建设,校企深度融合,集合师资力量,开发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渐进式”的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完善培训基地建设,2014-2019年6年间,开展长安汽车星级维修技师培训131期,共有2983人获得星级证书,通过率97%,长安汽车星级维修技术培训项目获得重庆市“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校企合作践行校企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的探讨[J]. 马小洪,宣雯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20(24)
[2]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理论[J]. 曹晔. 职教论坛. 2020(06)
[3]“产教融合”机理及其机制设计路径研究[J]. 谢笑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5)
[4]“产学研赛”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 余顺年,王大镇,许志龙,林荣川,陈怀民.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2)
本文编号:3514636
【文章来源】: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10)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证书互换对标模型
以“四元四相”的合作模式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四元即“政、企、校、行”,由人社局(政)为制定政策主体,为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引导;长安汽车(企)、重电(校)为合作主体,主导人员培训;中车行(行)为评价主体,对培训质量开展监督与评估。“四向”即以企业与人员培训需求为主导,倒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四大方向合作建设,重点为企业和行业解决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构建、员工培训资源开发、线上培训平台建立、培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鉴定、1+X书证互认等企业需求困境的实际问题,探索产学研用功能的内在耦合。以长安汽车星级维修技师培训为例。长安汽车星级维修技师项目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根据重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聚焦终端维修技术能力提升,提高服务满意度和一次修复率,增强维修技师荣誉感,打造一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长安汽车星级维修技师队伍而开展的探索长安汽车维修技师培训、认证长效管理机制的星级项目。该项目以校企共建的“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为依托,汇集来自自长安集团、长安主流配套厂商的技术骨干与学校市级技能大师与教学名师,共同对培训认证体系进行开发和实施,同时邀请汽车行业内资深专家,保证培训效果的可控性及认证过程的公正性。实现“四元”协同,解决企业培训实际问题,倒推“四向”建设,校企深度融合,集合师资力量,开发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渐进式”的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完善培训基地建设,2014-2019年6年间,开展长安汽车星级维修技师培训131期,共有2983人获得星级证书,通过率97%,长安汽车星级维修技术培训项目获得重庆市“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校企合作践行校企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的探讨[J]. 马小洪,宣雯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20(24)
[2]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理论[J]. 曹晔. 职教论坛. 2020(06)
[3]“产教融合”机理及其机制设计路径研究[J]. 谢笑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5)
[4]“产学研赛”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 余顺年,王大镇,许志龙,林荣川,陈怀民.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2)
本文编号:3514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514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