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合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2 04:28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保证学生评教的合理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评教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展开研究的,旨在探讨出增强评教合理性的有效对策。 本文在总结学界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对学生评教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作出了探讨。针对学生评教的主体性认识较为模糊的现实,笔者提出了学生评教“全过程”和“双主体性”理念;针对学生评教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语境中的现实困境,笔者分析了其内在的价值冲突并作出了合理的定位。 本文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通过对学生评教的师生整体认同度、评教组织与实施的合理性、评教内容和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及对评教结果的反馈与处置合理性等角度展开了调查,分析了影响学生评教合理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师生对评教的认同及参与能力,完善评教的组织工作,严格控制评教过程,合理制定评价内容与标准,正确处置和使用评教结果,为教师提供人文关怀,建立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等对策。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方法
2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理论思考
    2.1 学生评教的阐释
        2.1.1 学生评教的概念与内涵
        2.1.2 学生评教的功能类型
    2.2 学生评教的“全过程”与“双主体性”
    2.3 学生评教的理论合理性分析
        2.3.1 体现了人本教学理念,强化了教学服务意识
        2.3.2 促进了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水平
        2.3.3 发扬了教学民主,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2.3.4 有助于管理部门全面掌握教学状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2.4 学生评教的现实合理性审视
        2.4.1 管理的效率至上与教育的教学第一的矛盾
        2.4.2 学生的权利意识与教师的权威心理的冲突
3 研究方法及样本选取
    3.1 研究方法
    3.2 样本选取
4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合理性调查与分析——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
    4.1 对学生评教实施现状的整体认同度调查
        4.1.1 教师对实施现状的认同调查
        4.1.2 学生对实施现状的认同调查
    4.2 对学生评教必要性认同调查
    4.3 评教组织与实施的合理性调查
        4.3.1 评价实施过程整体性认同调查
        4.3.2 评价形式的合理性调查
        4.3.3 组织方式的合理性调查
        4.3.4 参评学生范围的合理性调查
        4.3.5 评价时机的合理性调查
    4.4 评教内容与指标体系合理性调查
        4.4.1 评价体系设计方式调查
        4.4.2 评教内容与评教指标体系调查
        4.4.3 评价指标体系认可调查
    4.5 对评教结果反馈与使用合理性调查
        4.5.1 对教师的反馈调查
        4.5.2 对学生的反馈调查
5 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合理性的对策探讨
    5.1 提高师生对评教的认同及参与能力
    5.2 完善评教的组织工作,严格控制评教实施过程
        5.2.1 营造良好的评教氛围
        5.2.2 建立合格的评教组织机构
        5.2.3 完善评教制度与标准
        5.2.4 确立合理的评教主持人
        5.2.5 选择合适时机评教
    5.3 合理制定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
        5.3.1 师生共同设计评教指标
        5.3.2 调整评教内容,定位高职教育
        5.3.3 调整评教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相匹配
        5.3.4 调整评教内容,增加感性认知评价
        5.3.5 遵循思维规律,调整评教指标框架
        5.3.6 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统一,按专业设计评价表
        5.3.7 课程性质等因素的权重系数设计
        5.3.8 各班级评教平均分差异的处理
    5.4 正确处置和使用评教结果
        5.4.1 妥善处置评教结果
        5.4.2 合理使用评教结果
        5.4.3 为教师提供人文关怀,建立教学资源服务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27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827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e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